都老爷
清代御史之俗称。以御史属都察院,故名。
清代御史之俗称。以御史属都察院,故名。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闾府文书之小吏。《礼记·内则》:“宰辩告诸男名。书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而藏之。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
战国赵饶邑,汉置县,因在“饶河之阳”(《汉书·地理志》注引应劭说)得名。治今河北饶阳县东北。初属河间郡,高祖末年改属涿郡。东汉改属安平国。西晋改属博陵国。北齐天保五年(554)移治今县。隋开皇三年(5
603—653唐高祖族侄。字承范。武德初,为左千牛备身。从李世民平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武德五年(622),授灵州总管,拒梁师都,以寡敌众,封任城王。又击突厥,收复五原,拓地千里。贞观中,从李靖破突
书名。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辑。一册。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副总统兼鄂军都督黎元洪,及辛亥革命时被各省推为都督的谭延闿、陈作新、吴介璋、马毓宝、庄蕴宽、陈其美、蒋雁行、蒋尊簋、孙道仁、胡衍鸿、陈炯明、黄
1826—?清广西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隶李世贤部。咸丰十一年(1861)封宝天义,授左军主将,随军克余姚、奉化等地,与范汝增等进逼宁波,致函驻宁波的英、美、法三国领事及舰队司令,表示太平军入城后保护
即“李卫公问对”。
唐、宋、明三代赐功臣的荣誉衔,即叙录其勋绩于“功臣”一词之上。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自后,藩镇下至从军资深者,例赐之。宋初因袭,更有增益,作为官员、将士荣誉加衔的一种,至元丰乃罢。明初复赐。其名目繁多,
?—1736清初人。苗族。雍正十三年(1735),与红银在清江(今剑河)、台拱(今台江)间以“议榔”形式组织起义。攻占凯里等县及台拱、清江各营汛,一时新设六厅之内,附义村寨几达四分之三。清屡以重兵围攻
官府为防盗禁人夜行之规定。《周礼·秋官·司寤氏》:“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唐代除上元节观灯火外,普遍实行之。先是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唐律疏议·杂律·犯夜》:“诸犯夜者,笞二十;有
唐代侍御史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