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上京

上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的建号。我国少数民族建号上京的有:①渤海王国王城忽汗城,故址即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渤海镇东京城。大钦茂为王时(737—793),仿唐五京之制设。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龙泉府。城,参见※忽汗城。其地为※肃慎故地,渤海国第三世王大钦茂于唐天宝(742—756)末,由※旧国迁都于此,贞元(785—805)时又由此迁都※东京,第五世王大华玙即位,还都,至渤海国亡。亡后京号遂废。 ②契丹(即辽朝)国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建城都此。时名皇都。会同元年(938),辽因得后晋所献幽蓟16州地,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宣武区一带)为南京,改原南京(故址为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为东京,定皇都为上京。重熙十三年(1044),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后,为辽五京之首京。上京道治所设此。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临潢府。有南、北二城,北城为皇城,系契丹朝廷宫殿及衙署所在;北城名汉城,有东西横街,为市肆和工匠及一般平民活动区。辽亡后,金初沿袭旧称,天眷元年(1138)改称北京,天德二年(1150)废京号,止称临潢。 ③金朝前期都城,后为陪都。故址即今黑龙江阿城市白城子。其地为生女真完颜部发祥地,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金国称帝,建都于此。初称“内地”,无城郭,星散而居,金太宗天会年间(1123—1135),始建城郭与宫室。天眷元年(1138),金熙宗建号上京。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将国都迁至燕京(今北京市),削上京称号(一说削京号在正隆二年即1157),止称会宁府(初称会宁州,金太宗升为府,治所在上京城内)。大定十三年(1173),金世宗复上京称号。上京路治所设此。城内原建乾元殿等宫殿庙寺,海陵王迁都后为防止反对迁都者留恋故土,于正隆二年遣吏尽焚毁,并“夷其趾,耕垦之”。大定二十一年,金世宗复修了一些建筑,今也无存。

猜你喜欢

  • 赁预笃温一腊

    见“预笃温稍瓦直”(1962页)。

  • 依禅

    伊斯兰教“伊禅派”首领专称。源出波斯语。有“互助会”、“集团”或“他们”等之意。苏非派传入新疆后,用以专指其首领和导师,被认为是最接近真主的现世“圣人”。职位世袭,自称穆罕默德后裔。16世纪前期自中亚

  • 和硕特北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布哈公贝勒旗。雍正三年(1725),封辅国公车凌为札萨克,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海湖西岸。东至科依特陀罗海,南至柴吉希巴

  • 马自强

    1513—1578明朝大臣、史学家。字体乾,号乾庵。陕西同州(今大荔县)人。回族。幼年读书于太华山。嘉靖十九年(1540),获陕西乡试第一名。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迁分检官,参

  • 镇西厅

    见“八儿思阔”(26页)。

  • 蒙古卫拉特法典

    简称“卫拉特法典”。蒙古语称之为“察津·必扯克”(法典、法律文献之意)。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巴图尔珲台吉、札萨克图汗等召集卫拉特、喀尔喀各部封建主会盟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一说会盟于札

  • 诺尔布敦多克

    ?—1756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一译诺尔布端多布。博尔济吉特氏。※昆都伦乌巴什五世孙,※罗卜藏车凌子。初游牧于额琳哈毕尔噶(今新疆依连哈比尔尕山)。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时,遣长子鄂齐

  • 射草狗

    元代蒙古礼俗之一。每年十二月下旬择一吉日,于大都(今北京)西镇国寺内墙下,洒扫平地,以杆、草束一人形、一狗形,剪杂色彩缎充为肠胃。先选择显贵世家子弟交相发射,射至糜烂后,以羊、酒祭之。而后,由帝、后及

  • 妈打扒

    傈僳语音译,或称“妈打时”,意为“竹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以竹子为其氏族图腾。传说竹氏族系出生于竹筒,号称“竹王”,其后裔即成为竹氏族。竹氏族成员把“竹”作为自己的姓氏。至现

  • 贞元

    金海陵王完颜亮年号。1153—1156年,凡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