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不忽木

不忽木

1255—1300

元朝大臣。又作卜忽木、不灰木,别名时用,字用臣。其先康里部人。忽必烈侍从燕真之子。幼时,侍太子真金。师事太子赞善王恂、国子祭酒许衡,受赞誉,被誉为“有公辅器”。至元十三年(1276),主张兴学校、习儒学,奏建国子学。十四年,任利用少监。次年,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不畏权势,惩治违法西僧。十九年(1282),升提刑按察使,惩治贪官。二十一年(1284),参议中书省事。反对卢世荣增赋,不被采纳,遂辞官。次年,升吏部尚书,改工部、刑部。查清河东按察使阿合马不法事百余项。极力反对权臣桑哥枉杀朝臣。二十七年(1290),拜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劾奏桑哥罪状。举荐完泽任中书右丞相。继拜平章政事。谏言遣使招谕交趾,以免用兵劳民。反对麦术丁恢复尚书省。成宗即位后,参与廷议,屡阻西僧乱政,惩治豪民之不法者。元贞二年(1296),拜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重事。大德二年(1298),行御史中丞事,兼领侍仪司事,提倡礼治。武宗(1307—1311年在位)时,追封鲁国公,谥文贞。

猜你喜欢

  • 东大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天祝县城土鲁坪与普贯山间之水磨沟内。因位于连城妙因寺以东,故名。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喜饶尼玛初建,后渐兴盛,达隆活佛罗桑尼玛曾任此寺法台。初,先后为萨迦派和噶举派寺院。清乾

  • 南平僚

    僚人的一支。唐宋时南平地区僚人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又称板楯七姓蛮、※渝州蛮。相传为※賨民(或板楯蛮)之后裔。分布在今四川巴县东南,南川一带。有部众4千余户。南朝陈祯明年间(587—589),渠帅宁猛

  • 萧得里特

    ?—1099辽道宗朝大臣。名又记作特里特、特里得。契丹族。善阿谀顺色。清宁(1055—1064)年间,累迁北面林牙,同知北院宣徽使事。依附权臣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成心腹。大康三年(1077),乙辛诬太

  • 达曼

    布朗语音译,意为“寨老”。布朗族村寨头人名称。负责分配管理村寨土地,主持宗教祭祀,组织婚姻、丧葬活动,接纳村社成员,对外代表本村社。由选举(神选)产生,届时村社成年男子齐集佛寺,将若干竹签装进罐中,其

  • 神武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思平年号。?—944年。

  • 夏克刀登

    1898—1960德格第十九代土司的大管家夏克·扎西郎加之子。因土司家内讧受牵连,幼年逃至西藏,进西藏贵族学校就读。1922年至昌都任藏军小头目。1930年袭任德格第二十一代土司的大管家。1933年入

  • 萨穆尔公主

    明代蒙古公主。孛儿只斤氏。※额勒伯克汗女。建文元年(1399),额勒伯克因受其大臣浩海达裕(出身于瓦剌)之怂恿,杀死己弟哈尔古楚克鸿台吉,强占弟媳鄂勒哲依图鸿郭斡妣吉。妣吉为报夫仇,以离间计诱使额勒伯

  • 尼噜罕

    见“奴儿干都司”(647页)。

  • 榆林窟

    中国佛教石窟建筑之一。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安西县西南75公里处榆林河两岸山谷之东西两侧。始凿于北魏前,后北魏及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修建。现存洞窟41个,其中东崖30窟、西崖11窟。

  • 悦伐大那

    南北朝时期柔然贵族。郁久闾氏。※仆浑子,※大檀弟。北魏天赐元年(404),与兄弟等谋杀其从兄社仑可汗,欲自立为王。事觉,与兄弟逃奔北魏,被道武帝拓跋珪封为冠军将军、西平侯。《魏书·蠕蠕传》等载其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