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

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三日(1907年9月10日),清政府特派钦差全权大臣张荫棠同噶伦擦绒·汪曲结布赴印度加尔各答,与英国全权大臣戴诺谈判,于三十四年三月二十日(1908年4月20日)签订此章程。共15款,英国签押人改为全权大臣韦礼敦。同年10月14日在北京换文。主要内容:划定江孜商埠界,准许英人在西藏“商埠内租地建筑房栈”;“各商埠治理权,归中国官督饬藏臣管理;待中国电线修接江孜,英国将由印边界至江孜的电线移售中国;对英人与中国人争议事项,由“英商务委员与该商埠裁判局之中藏官员,会同查讯”和会审;去各商埠之英国官民及货物,“应确循印藏边界通商大道前往”;英国不在西藏驻兵,英商务卫队撤离西藏等。此约虽有数点争回主权,但准许英人租地建筑房栈,有会审权,英商务委员可来拉萨与藏官交涉,英人享受治外法权等,均属有损主权。当时驻藏大臣赵尔丰曾具奏密陈,认为此约有失主权,应酌议修改,但未能实现。

猜你喜欢

  • 韦朝威

    明代壮族农民起义首领。广西古田县凤凰村人。壮族。弘治(1488—1505)间,因不堪忍受地方官吏与土豪的欺压和搜刮,在凤凰山区号召壮族农民进行武装反抗,率众攻占古田县城,县令弃城出逃。后县令遣典史入县

  • 张文休

    渤海王国将领。武王大武艺(719—737年在位)时为大将。唐开元二十年(732),大武艺因唐玄宗不应允杀其弟大门艺之请,发兵从水陆两路向唐直接管辖区进攻,他受命率水路军并带领海贼渡海,于九月攻唐东海岸

  • 班角楞布

    见“班楞”(1790页)。

  • 乞鲁额

    见“乞列思”(122页)。

  • 赫尔克提

    1634—1724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一译海尔克特。原名穆罕默德·伊敏和卓木·库力·鄂里。喀什噶尔(今喀什)塔孜温区巴鄂奇村人。顺治七年(1650),入经学院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康熙三年(1664

  • 傣族传统乐器。傣语音译,即竹笛,用于傣族民间歌手※“赞哈”演唱诗歌时伴奏。有大、小、对、孤之分,音量不同,音色各异。

  • 戊己校尉城

    见“高昌故城”(1918页)。

  • 私田制

    辽代募民垦田入税的一种田制。辽本以户丁定赋税,统和七年(989)六月,圣宗诏令山前山后(指今军都山、燕山南北及临近地区)未纳税户前往密云,燕乐两县(今北京密云县一带),占据荒田置业耕种,计亩纳税,是为

  • 伽阇那

    见“伽色尼”(1098页)。

  • 隆文

    ?—1841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字存质,号云章。嘉庆进士。累擢至内阁学士。道光中,充驻藏大臣。历官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二十一年(1841),与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赴广东防剿。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