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丽江壁画

丽江壁画

纳西族地区寺观壁画。原有10余处,分布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大研镇及附近白沙、雪松、芝山、崖脚、束河、漾西等处的明清寺观壁上。现存有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束河大觉宫和大研镇皈依堂等处。以大宝积宫壁画保留最完整和最具有代表性,共有壁画12墙,主要创作于明洪武、万历年间(1368—1620),间有清初作品,均系世守丽江纳西族土知府邀请汉、藏、白、纳西等族画工绘制。内容多为宗教题材,有印度式佛像,喇嘛教密宗佛像,也有道教神祗等。部分已突破宗教题材,如画的木工、打铁、织布、捕鱼、舞乐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生活特色。画中的官吏、差役、刽子手、罪犯、旅行者等,更是明清时代社会生活的写照。作品工笔严谨,色彩富丽。从保存的建筑物年代及部分壁画风格考察:洪武末年建造的琉璃宫,其作品朴实雄健,藏画影响较小;嘉靖二年(1523)建成的大宝积宫,其壁画为汉、藏绘画的融合,反映这时木氏与藏族文化有较多接触,在壁画中搀入较多藏画色彩;万历末年建造的大觉宫,壁画造诣极高,全属汉画传统笔法,反映这时汉族文化日益深入,已居于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 别勒古台

    见“别里古台”(1070页)。

  • 南苏水

    古水名。初见于《汉书·地理志》,在高句骊县境内。所指历来众说不一:或说为赫尔苏河(亦称外辽河,即今东辽河);一说是辉发河及其流入后之松花江;有说为辉发河支流柳河;亦有说在辽宁金县境内,今通说为辽宁新宾

  • 格哷博罗特

    1582—?明代东蒙古左翼敖汉、奈曼两部领主。又称格根孟克,一说即汉文史籍所载之称台吉、成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苏密尔(亦译作萨穆尔)哈屯生。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击败右翼异姓领主、统一

  • 土寨首

    官名。亦作土寨长。清代若干少数民族村寨,视需要,常由政府正式任命其头目为土寨首,掌一寨事务,管束土民。不颁给印信、号纸。如四川松潘镇辖中羊洞隆康寨头目林柱,下羊洞黑角郎寨头目六孝,即被正式任命为土寨首

  • 大钦茂

    ?—793渤海国第三世王。武王※大武艺嫡子。唐开元二十五年(737),父死,以长兄大都利行早卒,继王位。次年,改年号“大兴”。受唐封渤海郡王,仍嗣为左骁卫大将军(一作金吾大将军)、忽汗州都督。即位后,

  • 文通

    清代满族医学家。满洲正白旗人。字梦香。由侍卫累官福建总兵。擅长医学,著有《百一三方解》。

  • 一架地

    解放前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对耕地的一种习惯计算单位。即一架牛(两牛共拉一犁)耕作一天的土地面积。因牛的强弱和耕地土壤的软硬差异,故不同地区一架地的面积并不相同,有的地区为一市亩多,有的则二市亩多,反映其度

  • 河朔访古记

    书名。元回回人※迺贤撰。凡16卷。为至正五年(1345)北游,自浙江出发,渡淮北上,溯大河而历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对所到处之山川、古迹、旧闻遗俗,编辑考订而成的地理学专著。今存3卷为自《永乐大

  • 鄂尔多斯青铜饰碑

    即“匈奴青铜饰牌”(857页)。

  • 刘景兴

    近代伊斯兰教写经书法家。天津市人。回族。清末民初人。出身宗教世家。祖、父皆善写阿拉伯文经书。幼承家学,研习《古兰经》及阿拉伯文书法。刻苦努力,历年不辍。继承遗矩,博采众长,成一家风格。且毛笔、改兰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