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斯

乌斯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乌思、兀儿速惕、兀刺速惕、兀速等。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其居地在今叶尼塞河上游乌斯河流域。《元史·地理志》:“乌斯亦因水为名,在吉剌吉思东、谦河之北”。与帖良兀、客思的迷等部相邻。元太祖二年(1207),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所征服。元至元七年(1270),忽必烈任命刘好礼为益兰州五部断事官,该部为断事官所辖五部之一。该地道路崎岖,交通困难,元朝政府曾在此设立两个驿站。其俗每岁六月上旬刑白马牛羊,洒马湩,于乌斯河畔祭河神。

猜你喜欢

  • 克勒底雅

    清代新疆地名。今于田县所在地。又称克里雅、克里野。其南有克勒底雅山,是从新疆进入西藏的重要通路。因山道崎岖,淤沙积雪,烟瘴逼人,行人稀少。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即经由此路侵袭西

  • 达克巴

    ?—1756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西藏※拉藏汗次子索尔扎之子。自幼寄居伊犁。乾隆十九年(1754),随从兄弟阿睦尔撒纳、班珠尔等附清,授二等台吉,驻牧喀尔喀汛界。次年,受命入觐,授札萨

  • 屯屠何

    即“休兰尸逐侯鞮单于”(795页)。

  • 尼日哇

    藏语又称红布,意为“管家”。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以土官,其中一人被封为此

  • 嘉靖腊尔山苗民起义

    明嘉靖年间腊尔山地区苗民起义。腊尔山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地区。嘉靖十九年(1540),该地连遭旱灾,粮食欠收,而土司和卫所官吏苛虐无度,民不聊生,奋起反抗。二十二年(1543),贵州铜仁平头苗首领※

  • 浯勒札河之役

    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联合克烈部配合金军击败塔塔儿部的战役。又作“斡里札河之役”。承安元年(1196),金遣丞相完颜襄统兵征讨塔塔儿部。塔塔儿部兵败龙朐河(今克鲁伦河),余众逃往浯勒札河(今

  • 九子屯土守备

    清代杂谷(理番)厅所属土屯长官。九子屯地在今阿坝州理县薛城乡。乾隆十七年(1752),杂谷宣慰使苍旺不法,被诛,其地改流,北部置里,南部设五土屯,九子屯为其一。设土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各1,后又增设

  • 峒氓

    ①亦称峒民。参见“峒丁”(1646页)、“峒僚” (1646页)。 ②诗篇。唐柳宗元(773—819)撰。内容描述柳州壮族先民日常衣食住行及文身、鸡卜习俗。载《河东先生集》卷40。

  • 元孝友

    ?—551东魏、北齐官员。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兄临淮王元或无子,遂袭爵。累迁沧州刺史。为政温和,明于政理,提出“省人帅以出兵丁,立仓储以丰谷食,设赏格以擒奸盗,行典令以示朝章”

  • 古鲁浑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乌尔珲山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与阿剌山等4卫同时设立。在前苏联波谢特湾、图们江北乌尔珲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