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亚梅什湖之战

亚梅什湖之战

准噶尔军抗击俄军侵略的一次重要战役。康熙五十四年(1715),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为掠夺中国叶尔羌(今莎车)金矿,派遣中校布赫戈利茨率领3000远征军,占领准噶尔部辖地亚梅什湖(位于前苏联巴甫洛达尔市南面)地区,阴谋建立要塞。五十五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遣大策凌敦多布率军民近万人往逐,将俄军包围,欲迫使其后撤。俄军非但不走,且危言威胁恫吓。大策凌敦多布遂于额尔齐斯草原设伏,歼其援军,并于其弹尽粮绝时发起猛攻,准军大捷,杀死杀伤敌军近3000人。终于迫使俄军逃往鄂木河河口。

猜你喜欢

  • 他斗伏

    见“太悉伏”(273页)。

  • 丁巴

    普米语音译,又称“韩规”。普米族对巫师的一种称谓。主要替群众驱鬼治病,主持送葬,婴儿起名,青少年举行成年礼等仪式。举行仪式时,用栗树根削成不同形状的女鬼,埋于地下,然后诵经文,由助手击鼓,吹螺号,丁巴

  • 尼庞古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尼庞窟、尼漫古、尼忙古、泥庞古,《高丽史》作尼方固。来源于部名。居帅水(今黑龙江省境通肯河)、隆州(治今吉林农安县)、曷速馆(即曷苏馆,在今辽宁辽阳市以南海城、盖县、金县一带)

  • 新疆图志

    书名。王树坍等纂。宣统元年(1909)创修,三年成书。全书116卷,约200余万字。分建置、国界、天章、藩部、职官、实业、赋税、食货、祀典、学校、民政、礼俗、军制、物候、交涉、山脉、土壤、水道、沟渠、

  • 归真总义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张中(约1584—1670)撰。亦名《以麻呢解》,又名《以麻呢穆直默勒启蒙浅说》。本书是根据印度伊斯兰学者阿世格在南京所讲“以麻尼”(或译为“以玛尼”),又将自己之见闻与之互相

  • 格桑南杰

    ?—1792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乾隆四十四年(1779),继格桑丹增南杰任喇嘛噶伦,负责大昭寺修复工程。次年,参加六世班禅贝丹益希致祭灵塔仪式。故后仅称其为喇嘛噶伦,不称名。五十六年(1791),

  • 嘉陵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西汉置,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西,临近西汉水,一说在今陕西略阳东北。东汉废。

  • 兰州西关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址在甘肃省兰州外城西关内。创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雍正七年(1729)重修。寺分三部分:即外院及水房、内院大殿、左北跨院讲经堂等。砖照壁及砖砌的三座门,使外院显得坚实雄壮

  • 科尔沁左翼前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法库边门(今辽宁省东北)外,养息牧牧场之东,南至柳条边,北接科尔沁左翼中旗界。札萨克驻伊克岳里泊,会盟于哲里木盟。其地明初属福余外卫,后科尔沁部居之。明末,部众随首领奥巴归附后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都尔根诺尔之南,东至沙尔丹接本部左翼左旗及军台界,西至库克赛尔接本部中右翼末旗及中后右翼左旗界,南至得尔毕乌兰赛尔接本部左中旗及右翼后旗界,北至察汉赛尔接军台及札哈沁游牧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