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古克散呼图克图六世
见“罗布桑巴尔丹吉格梅特”(1427页)。
见“罗布桑巴尔丹吉格梅特”(1427页)。
见“吾也而”(1046页)。
吐蕃名僧。又名桑西达。据《大拔协》载,为跋赤热之子。早年奉赞普命学习梵语。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决定剃度僧人出家时,此人是第一位出家的吐蕃僧人,由菩提萨埵任亲教师,为其剃度为僧,取名贝央
见“忽儿海卫”(1489页)。
辽代部族名。为辽国外十部之一(又记为辽属国),对辽时叛时服,各有职贡,犹唐之※羁縻州。辽北面属国官中即有该部。也有人以为是※耶律大石西去所历之达刺乖部。
1757—?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森格雄地方。从格西喜饶旦增受戒出家。10岁以夏茸身份入隆务大寺经院学习。20岁从江龙赤干受近圆戒。曾任时轮经院教长,密宗学院法台,整修密宗佛殿。嘉庆十四年(
即“弘慈寺”(645页)。
契丹国国都。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位于狼河(今乌尔吉木伦河)与南沙河(今沙里河)之间。为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创业之地。其地“负山抱海(河),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辽史》
918—937五代后晋宗室、大臣。字守孚。先世本西域石国胡人,后随沙陀归唐,也称沙陀人。一说为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后晋高祖※石敬瑭次子(一说第四子),为后唐明宗李嗣源外孙,李氏所生。史称其敏悟
?—1773清代藏族王公。七世达赖喇嘛之兄,索诺木达尔扎之子。雍正十三年(1735),承袭桑日、桑珠颇章和桑耶庄园,清赐予阿齐图达尔罕头衔及印章。乾隆九年(1744),袭父辅国公爵。多次参与典礼、巡游
西藏古人类遗址。地在西藏昌都卡若地区,占地约1万平方米。“卡若”藏文作“kharo”,在11世纪的《德乌佛教史》中已记其名,为“四如”建置中的地名之一。1978年开始发掘,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物,代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