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傣语

傣语

我国傣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元江和新平四个自治县以及临沧、沧源、双江、镇康、金平、景谷、景东、元阳、红河、绿春、永红、马关、武定、文山、河口等县。使用人口有80余万。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和越南。我国不同地区的傣族,使用着四种形体不同的拼音文字。傣语分为西双版纳、德宏、金平和红金4个方言。德宏方言内部分为3个土语;红金方言由5个独立土语组成。西双版纳方言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方言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州以外的耿马、双江、沧源、镇康、景谷和景东等县;金平方言分布于金平县及越南的莱州一带自称傣端的地区。红金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和沿江流域一带以及金沙江畔的傣族地区,这个方言分布范围广,但使用人口较少,只占傣族人口总数的15%。使用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的人口,占傣族人口总数的83%。使用金平方言的人数国内不足两万。语音声母主要是单辅音,个别土语有一套颚化声母,个别方言、土语有少量唇化声母。个别方言有浊塞音声母b、d塞擦音声母少。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和—i、—u、—щ、—m、—n、—、—p、—t、—k、—等韵尾组成。元音有a、 i、 e、ε、u、 o、ɔ、Ɯ、ə9个。韵尾前的元音,只有a分长短,红金方言的个别土语,在韵尾前的a也不分长短,并且有的土语的e和ε、ɔ和o,щ和ə已合并为3个元音;而且6个辅音韵尾也不齐全了,有的保留5个,有的保留4个,最少的只保留—,其余的都已脱落。西双版纳方言无—щ。而—韵尾仅西双版纳方言有。声调一般有6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德宏方言和红金方言内有4个土语,阴平调以古全清声母为条件分化出一个调,有3个土语的阴上调和阳去调或阴上调和阳上调合并。有的方言、土语,由于吸收现代汉语借词而增加了几个声韵母。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傣语的句子,可以分析出一层、两层到多层的词组,词组里实词与实词的组合次序,是中心词在前为主,比如以名词为中心的限定词组、支配词组、补充词组,补充词组中的中心词都在非中心词之前。量词丰富,典型的量词除计量外,还可以标明事物类别、性质,替代它统摄的名词接受各类实词或词组的限定,作名词与名词限定成分的中介等。名词、量词和数词同时出现时,其词序有两种:(1)名一数一量,(2)名一量一数“一”。动作的时间和情貌,是在动词前或后加情貌助词或副词表示。词汇本族固有词汇大多是单音节词,复音的单纯词较少,三个音节以上的单纯词多是从巴利语中吸收的借词。并列四音格结构十分丰富。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汉语借词以单音节居多。近代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文化用语。西双版纳和德宏方言中有一定数量的巴利语、梵语借词。傣语是傣族的主要交际工具。不论内地还是边疆地区的傣族民众,会讲汉语的人数在日渐增多,有很少数人转用了汉语。同时,居住在傣族周围的其他民族也有兼懂傣语的。

猜你喜欢

  • 圣友寺

    著名伊斯兰教古寺之一。亦称清净寺,俗称麒麟寺。寺址在泉州通淮门大街。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元、明、清三代均重修。占地十余亩。寺内有层楼、高塔,大殿用白花岗石砌成,殿之圆顶上端以及四周壁上

  • 斡良改

    即“兀良哈”(108页)。

  • 拉机

    藏传佛教寺院组织机构名。藏语音译,意为“寺院总管”。一般由寺院各扎仓的堪布、铁棒喇嘛(即措钦乌孜)、执事僧(即协傲)、公家主管等组成。主要指拉萨三大寺的此种机构。开会议事,称“拉机罕杰”,意为“拉机集

  • 成汉

    十六国之一。又称大成国。西晋永安元年(304)始建国。晋惠帝元康八年(298),频岁大饥,※ 賨民(一称巴氐)※李特等率流民数万家就谷汉中,遂入巴蜀,居于巴西宕渠。因随军征讨赵廞叛乱有功,拜宣威将军、

  • 事林广记

    书名。元刻本题《新编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南宋末陈元靓编,元人增补。分前、后、续、别4集,42卷,51类。内容极为广泛,是一部民间日用百科全书。所录元代资料较多,计:前集卷3有《大元混一图》;卷

  • 鲜于修礼

    ? —526北魏末各族大起义首领之一。敕勒(丁零)人。原为北镇五原(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边民。孝昌元年(525)六月,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起义受挫后,降魏的20余万六镇义军分散于冀、安、瀛等州就食

  • 赛春嘎

    1914—1993蒙古族诗人、翻译家和民间文学创作家。又名纳·赛音朝克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出身牧民家庭,母亲是讲故事能手。自幼受母亲影响,对民间文学发生浓厚兴趣,16岁至19岁在学校读书,开

  • 貣勃山

    即“贷勃山”(1700页)。

  • ①古代夏族及以后的汉族对周边各民族的泛称。又常在前加数字“四”,称“四夷”,即东、南、西、北四方的夷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夷蛮戎狄配四方后,遂有了以泛指一方族称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来释“四夷”。“

  • 马訾水

    古水名。即今中朝界河鸭绿江。始见于汉代,亦称益州江(有说亦作“浿江”,不确)。晋又称箭(剑)川江。唐时其名尚存,又称鸭渌江、洗袍河。源出中国吉林省东南白头山,西南流至辽宁省丹东市南注入黄海,流长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