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颂般若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阿昔答撒答昔里,华言八千颂般若经也。”梵文Astasahasrika,译为八千颂般若经,即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会。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阿昔答撒答昔里,华言八千颂般若经也。”梵文Astasahasrika,译为八千颂般若经,即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会。
?—1198金大臣。本名蒲鲁浑,亦作蒲卢浑。女真族。中都路胡士爱割蛮猛安人。蒲察氐,亦作富察氏。初任昭信校尉,授顿舍官,改御院通进。正隆六年(1161),率隆州诸军从海陵王攻宋,又作战英勇,海陵许以“
藏传佛教在卫拉特蒙古中的活佛系统之一。17世纪以来已转生九世。一世栋古鲁普嘉木措,土尔扈特人,17世纪30年代后长期在准噶尔部传教。二世阿旺巴勒吉尔,事迹不详。三世拉西,雍正帝曾敕封“呼图克图”尊号,
见“罗桑贝丹意希”(1423页)。
1858—1916清末民初甘肃拉卜楞寺嘉木样四世活佛。藏族。生于金沙江畔之扎喜拉垅地方。5岁迎入拉卜楞寺坐床,由喜饶嘉措受沙弥戒。20岁赴前藏入哲蚌寺郭芒扎仓,以洛桑朗杰为师,学习4年返回多麦。43岁
见“折掘部”(1056页)。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全宁县(今内蒙古翁牛特旗)。弘吉刺部世居该地。成宗元贞元年(1295),济宁王蛮子台驸马与鲁国大长公主囊加真于驻冬地建全宁城。大德元年(1297),建全宁府。七年,升全宁
萨满教神祗之一。赫哲语音译,意为萨满的保护和辅助神。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据传,萨满能通神,抗击恶魔,全赖其保护和辅助。有4种爱米:伯日布克爱米、苏日莫克爱米、图温特爱米、布尼优爱米。前
? —759唐代僚人起义首领。西原州(今广西左、右江一带)黄峒人。时称僚人(为壮族先民)。对地方官府横征暴敛,“侵诈系缚”极为不满,与真崇郁等于至德元年(756)在黄峒一带聚众起义,陆州、武阳、朱兰等
政权名。12世纪中期※喀喇汗王朝统治衰弱,宗教和地方势力发展,拥有“萨德尔·贾罕”(意为“世界之柱”)称号的世袭宗教家族出现于布哈拉,为一政治实体,具有“贵族城邦共和国”性质,史称“布尔罕王朝”。奠基
维吾尔语音译,意为“摊派”。清代新疆陋规之一。旧制:各地驻扎大臣衙门服食日用所需,皆由阿奇木伯克供应,而阿奇木伯克及其随从除每月按定额向所属人民收取“克列克里克”(意谓“需用”)钱之外,又恣意苛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