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兹目

兹目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最高等级。彝语音译。各大支系首领,原称兹、目、毕。“兹”是最大首领,“目”是领导作战的次等头目,“毕”是毕摩,管祭祀。后被中央王朝封为世袭土官者(包括土司、土目、土舍),又称“尼威”,意即钦敕掌印官,因世代掌握领导权,亦有“权力”的意思。其势力的消长以中央王朝支持与否为转移。原统治诺伙、曲诺、阿加、呷西诸等级,清末,随着王朝力量的衰落,其统治的地盘和人口大部被诺伙夺占,至解放前,所剩地盘,约占凉山的10%,所辖人口约0.1%。但势力大者仍有衙门,握官印,有数十至数百人的常备武装力量,占有大量田地和众多隶属民及奴隶,一般诺伙不能相比。

猜你喜欢

  • 长禈蛮

    古族名。属乌蛮系统。据《云南志》载,唐时居住于今云南省剑川一带,属三浪诏。贞元十年(794),南诏占领其地后,迁往铁桥城(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塔城)以东,与施、顺诸蛮杂居,形成卢蛮(今傈僳族先

  • 森本堪布

    藏语音译,僧官名。过去在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宫内随侍起居的僧官,为内侍系统最高僧官之一,受※基巧堪布(又作基恰堪布,意“总堪布”)管辖。秩二品。对下、对外权力很大。

  • 刘劢

    ?—318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王子。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国君※刘聪子,刘粲弟。嘉平二年(312),封齐王。又拜卫大将军。建元二年(316),被郭猗、靳准诬陷与皇太弟刘乂共谋作乱。麟嘉三年(3

  • 新疆大记补编

    书名。清史馆总纂吴廷燮受《新疆大记》作者阚凤楼孙托而作。全书共9卷,分疆域、山、水、村屯、道路、沟渠、户口田赋、部族、物产、郡县建置始末等。记事至民国十一年(1922)。是继《新疆图志》之后又一部有重

  • 倭里罕

    1821?—1865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又作阿里汗、条列和卓、倭里汗条勒和卓。移居浩罕之维吾尔族和卓后裔,※张格尔弟巴布顶子。道光二十七年(1847),参与卡塔条勒(迈买的明)领导的“七和卓之

  • 抢水

    门巴族年俗。门巴族用藏历。藏历元月初一至十五为过新年。初一清晨,各家主妇争先早起,到平常汲水的地方背水。以抢先背回第一筒水为最吉利。民间认为最早背回的水是雪峰上的狮子流淌的奶汁。并且在汲水处撒糌粑、抹

  • 翁卜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寺庙办事人员。地位在※尼尔巴之下。数目不定,根据需要设置。分掌寺庙各种杂务,如寺庙所属牛、马、羊群以及土地的经管与买卖、建筑工程的监督等。

  • 西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自东汉定都洛阳,因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西汉都城,遂以方位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隋、唐(唐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至上元元年即760年

  • 破丑氏

    参见“雪山党项”(2036页)。

  • 上溪州土知州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二年(1369)置,以张义保为知州。清顺治四年(1647),知州张汉卿归附后,因明制,仍授原职。雍正五年(1727),以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知州张汉儒被迫纳土,辖地被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