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室韦

南室韦

唐代以前室韦5部之一。北齐时(一说隋代)室韦分为5部,是为其一。因地处室韦诸部之南而得名。《北史》等称其居“贷勃、欠对二山”,约分布今嫩江西岸支流雅鲁河以北,东至嫩江,西到大兴安岭东麓(一说隋时可能已达呼伦池及额尔古纳河流域),与北室韦在嫩江上游相接(一说在呼伦湖至扎赉特旗一带地,或说在今哈拉哈河流域)。其地下湿,多草木,饶禽兽,又多蚊蚋,故夏有“巢居”之俗。在5部中发展最快,已有原始农业,知用牛车代步、以皮为舟、造酒。隋以后分裂为众多部(有载为25部),每部首领称“余莫弗瞒咄”,其死“子弟”继,嗣绝才择“贤豪”而立。唐代的和解部、塞曷支部、黄头室韦等,即其分解后出现之部名。见“室韦” (1748页)。

猜你喜欢

  • 结射率

    见“阿史那结社率”(1241页)。

  • 斡勒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斡罗、斡鲁、兀勒。来源于部名。原居今黑龙江、乌苏里江合流处以东近海处,金景祖乌古鹖时迁居按出虎水(今阿什河)北。金朝建立后,很多迁出故地,如有的猛安迁到盖州(治今辽宁盖县)。后

  • 丹津额尔德尼

    ?—171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弼齐噶岱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随从兄※善巴附清,驻牧哈噜纳山。诏发杀虎口仓粟赈所属贫户。三十年(1691),赴

  • 巴彦巴格什

    即“阿优希巴格什”(1242页)。

  • 景山官学

    学堂名,官办。清代为内务府三旗满蒙汉包衣子弟所开办的学堂。康熙二十四年(1685),圣祖玄烨以内府竟无书、射之人,应设学房加以教导,遂命在其常见之处设立满书、汉书各3房,属内务府,委司官5人管理。于满

  • 伊屠于闾鞮单于

    ?—88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宣。※伊伐於虑鞮单于子。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湖邪尸逐侯鞮单于死,嗣立。同年冬,遣兵千余人出猎,至涿邪山与北匈奴温禺犊王遭遇,战胜而还。因汉朝

  • 阿旺楚臣

    见“阿旺簇勒提木”(1245页)。

  • 蒲子

    古地名。西汉置。治今山西隰县。汉元熙五年(308),刘渊徙都于此,称帝。次年,以该地崎岖,难于久安,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 朝鲜文

    我国朝鲜族使用的文字。朝鲜文创制以前,朝鲜族曾长期使用汉文,后来又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拼写自己的语言,称为“吏读”。公元15世纪朝鲜开始创制适合自己的语言特点的文字。1444年由世宗李祹主持,在许多学者

  • 唐宋以来壮、侗、苗、黎等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亦作洞、溪洞。壮语称“洛”、 “弄”或“垅”,侗语称“甘”,黎语称“贡”。原意是以河流、山岭为自然界限的峒场,有固定地域。唐宋时壮族有“黄峒”、“侬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