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双城府

双城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西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即今双城县。辖域东西240里,南北140里。东界黑龙江阿城县,西至新城府,南连榆树厅,北接滨江厅。古为肃慎地,汉、晋为扶余,北魏为勿吉,隋、唐初为伯咄靺鞨东境,渤海为扶余府属境。辽为东京宁江州所属涞流河地,女真居之。金为上京会宁府西南境。元至元三十年(1293),立拉林屯(属开元路)。明为讷怜(拉林河)卫,后为乌拉部。清隶属阿勒楚克副都统,统于吉林将军。嘉庆十九年(1814),设双城堡,置协领。光绪八年(1882),置双城厅,设理事通判。宣统元年开府,仍辖拉林巡检。府南旧有土城二,皆古代遗迹,故名双城子。清末民初,治内有汉、满、蒙、回、朝鲜等民族居住。

猜你喜欢

  • 拔都

    1209—1256钦察汗国建立者。又译八都、巴秃。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之孙,※术赤次子。别号“赛因汗”,意为“好汗”。初从父西征,约元太祖二十年(1225),父死后,嗣父封地,据有花刺子模海(今

  • 跳盔甲

    羌族传统祭祀舞蹈。流行于四川羌族地区。多在对本族有功将士举行葬礼时跳之。故又称“大葬舞”。舞蹈者人数不定,数人至数十人均可;身穿生牛皮制作的铠甲,头戴插着野鸡翎和麦杆的皮盔,手执兵器。开始时先围成圈舞

  • 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

    清太祖授予八子侄共治后金国政的制度。天命七年(1622)三月,努尔哈赤为了继承汗业得人,诸子孙能同心治国,乃集八子侄聚会,“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清会典》开篇《宗人府》),于八旗中各主一旗。此制的

  • 叱突邻部

    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一作吐突邻部。族属不明,居于女水(在漠北土拉河西、鄂尔浑河上游)流域,与解如部唇齿相依,周围有高车、柔然、鲜卑部落活动。以游牧为业。与北魏不发生臣属关系。北魏登国三年(388),

  • 牒耳葛太保果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辽,置12宫1府,其中3宫设有闸撒。牒耳葛太保果直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闸撒。“果直”,又译作“果只”,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一※抹里(相当

  • 溆州蛮

    唐代黔中道溆州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又作叙州蛮。因系改巫州置溆州,又称巫州蛮。以境内杂有僚人,又称溆州僚或巫州僚。分布在今湖南西南部及贵州天柱一带。秦汉以来,属※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槃

  • 段日陆誊

    晋代鲜卑段部首领。《晋书》作段就陆眷。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初因乱被卖于渔阳乌丸大人库辱官家为奴,备受凌辱。曾随主至幽州参加诸大人集会。后渔阳饥,受命率众至辽西求食,招诱亡叛,遂至强盛,段部日兴。卒

  • 迪化辛亥革命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12月爆发于新疆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称迪化辛亥起义。自1905年同盟会建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并迅速发展到新疆,许多革命党人到迪化和伊犁

  • 杞黎

    即“岐黎”(1068页)。

  • 梧溪集

    书名。元王逢(1319—1388)撰。7卷。逢,江阴(今属江苏)人,字原吉,号梧溪子,因以名集。为顺帝朝江南隐士。曾避张士诚征召,《明史》以其与戴良义不负元,列入《文苑传》,附戴良传中。集中载宋元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