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剌赤

哈剌赤

蒙古语。又译“合剌赤”、“郃剌赤”、“哈喇齐”。《元史·舆服志三》:“主湩,国语曰郃剌赤”。元太宗八年(1236),钦察玉里伯里部长班都察归降蒙古,后东徙,奉命掌牧马及挏马乳事,所进马乳色清味美,号黑马乳,蒙古语谓黑为“哈剌”,故称其属为“哈剌赤”。哈剌赤亦从事屯田和征战。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哈剌赤军已达万数。元太仆寺所属各牧场皆有哈剌赤户,按千户、百户组织。元“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中亦有哈剌赤。

猜你喜欢

  • 满城之战

    辽宋间重要战役。辽景宗乾亨元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御驾北伐。经白马岭、沙阿之战,连捷。兵至辽南京(今北京)近郊。七月,在高梁桥展开大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股中两箭,窃驴车逃出,仅以身免。

  • 弟史

    西汉时乌孙公主。肥王※翁归靡长女,汉※解忧公主生。宣帝地节元年(前69)左右,奉母命至长安学鼓琴,随汉侍郎乐奉过龟兹,为其王绛宾所爱,被取为妻。元康元年(前65),偕绛宾进京朝觐,获赐紫绶、车骑、旗鼓

  • 乌拉

    藏语、蒙语、满语都作“差役”解。源于突厥语。在藏族地区,指旧时农奴向地方政府或各级领主所支应的各种差役,包括人役和畜役,总称乌拉差,是农奴一项十分繁重的负担。民主改革后,已废除。在蒙古地区,元朝已有此

  • 海固回民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三次回民起义。1939年元月、5月和1941年5月,先后发生在宁夏海原、固原,史称“海固事变”。因国民党陈诚部队在海固地区抓兵,强迫入伍回民吃猪肉,烧毁清真寺,横征暴敛,污辱妇女等暴行引起

  • 阿里钦部

    哈萨克族部落名。又译“阿尔钦部”。奇齐克玉兹(西部哈萨克)主体部落。据传其先世即汉籍文献中的“阿兰”,或称“阿兰聊”。18世纪时,游牧于哈萨克草原西部。冬牧地在锡尔河、乌拉尔河下游及图尔盖河流域。夏牧

  • 和尔本

    1620—1639清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董鄂氏。※和硕图额驸之子。天聪八年(1634),袭父三等公爵。九年,命专管四牛录。崇德元年(1636),封其所尚公主为固伦公主。三年,任纛章京。四年,随贝勒岳

  • 耶律德光

    902—947即辽太宗。辽朝第二代皇帝。927—947年在位。字德谨,小字尧骨,又作耀屈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天赞元年(922),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从父征讨,战功显赫。曾领兵攻于厥里、党项、回鹘

  • 也摄丹丕嘉灿

    即“伊希丹毕坚赞” (812页)。

  • 海青驿

    专供持海青牌使者乘驿之驿站。见“海青牌”(1939页)。

  • 诺移赏都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景宗李元昊时(1032—1048)掌兵。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以国舅没藏讹庞诱元昊子宁令哥杀元昊,又执杀宁令哥,国中无主,遂与埋移香热、嵬名浪布、野乜浪罗等与没藏讹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