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善化寺

善化寺

具有典型辽金风格的佛教寺院。在今山西大同城内。因位于城南,俗称南寺。始建于唐,时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楼阁飞为埃坌,堂殿聚为瓦砾,前者栋宇,所仅存者十不三四。”(《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金初天会六年(1128),由僧圆满积资重修,历时15年,恢复原貌。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更今名。寺院座北朝南,为中轴对称式,总体布局严谨,前有山门,两侧均有围廊,中是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西侧普贤阁独具风格,坐西向东,重檐九脊顶,高出院内其它建筑,细部结构与应县木塔相似,为辽代遗物,金贞元二年(1154)重修。寺院后部,于高大月台之上的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通长40.48米,宽31.42米,深18.77米,雄伟庄严,为木结构的佳作。内部制作精巧,彩画绚丽。内外檐突出的斗拱与单檐瓦脊、没有堆山等都充分显示了契丹建筑的特征。殿内现存辽、金塑像30余尊,性格鲜明。全局建筑布局层次分明,院落疏朗,为我国现存辽金佛教寺院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从该寺的布局平面、建筑结构与造型,再与大同其它辽代建筑相印证,可探求辽金两代建筑的嬗递变化,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哈密志

    书名。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钟方纂辑。全书51卷,分别载述其山川形势、地理沿革、城乡建置、风俗物产、户口田赋、历史古迹、官制兵备、台卡屯务、王公源流等各项。所述俱详尽,是研究清代哈密地区历史的重要

  • 元史纪事本末

    书名。明陈邦瞻撰。27卷。另有4卷本、6卷本传世。卷11《律令之定》为归安臧懋循补写。本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体例,对元代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分篇记载。历法推算、科举学校,特别是漕运河渠部分叙述较详。取材不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书名。南宋李心传撰,为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姊妹篇。40卷。记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史事。始建炎元年(1127),迄嘉泰二年(1202),记70余年间有关诸事605项。有甲乙两集。甲集20

  • 杞彩顺

    ?—1859清代咸丰年间云南农民反清起义将领。彝族。南华县锈水塘人。南诏※细奴逻之裔。咸丰三年(1853),帅五六百人首举义旗,反抗清政府镇压与迫害。六年(1856),帅部加入※李文学起义军,勇敢善战

  • 龙云生

    即“龙骥”(495页)。

  • 故国壤王

    高句骊国第十八世王伊连的谥号。伊连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继位,十七年(392,一作十六年)死,葬于故国壤,国人因其葬地加此谥号。

  • 中政院

    元朝官署名。掌中宫财赋、营造、供给及宿卫、分地诸事。成宗元贞二年(1296),初置中御府。大德四年(1300),升中政院。武宗至大四年(1311),并入典内院。仁宗皇庆二年(1313),复为中政院。定

  • 徒们江

    见“图们江”(1435页)。

  • 仁蚌巴

    明代西藏地方封建势力首领名。帕主噶举派家臣南喀杰波在后藏仁蚌地区为官。势力日盛,与帕主分庭抗礼,成为仁蚌地区实力派,因久居仁蚌地区,遂被称为仁蚌巴。意为“仁蚌地区人”。藏史多以地方势力的居住地称其首领

  • 李继迁

    963—1004夏州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曾改名赵保吉。宋银州防御使李光俨子,母罔氏。生于银州无定河侧之山寨(在今陕西米脂县境,今称李继迁寨)。幼善骑射,智勇双全。宋开宝七年(974)授管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