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鹘式蒙古文

回鹘式蒙古文

用回鹘字母拼写早期蒙古语形成的文字。回鹘字母来源于粟特字母。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诸部后,率先在蒙古贵族中传授回鹘字母用以拼写蒙古语的是回鹘人塔塔统阿。蒙古帝国建立后,开始用回鹘式蒙古文记录法令、户籍、缮写公文等。回鹘式蒙古文在1269年以后,曾受到一定限制,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命国师八思巴制“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并三令五申,限制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元代后期,回鹘式蒙古文才又逐渐通行。蒙古族最初使用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时,使用了多少个字母,至今未见明确记载。后人对元代对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其字母总数为19个,分表示元音和表示辅音两大类。书写时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结合得很紧,笔画连在一起,一气呵成。其拼写法基本上沿用回鹘文的规则,不但字母与读音大体一致,就连字母在不同位置上的变体、行款格式等基本一致。但早期拼写法不大严密,有一个词分成两段书写的情况。书写是由上往下竖写,从左往右移行。字母处在词首、词中、词末不同位置时,笔画略有变化,以适应连写的需要。回鹘式蒙古文从13世纪到17世纪初是第一阶段,这时字母的笔画结构及拼写规则与回鹘文相似。到17世纪以后,进入第二阶段,发展成为两个支派。一支是现在通行于我国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蒙古文,另一支是仅在新疆蒙古族中使用的托忒文,这两种蒙文,无论在字母表或在拼写法上都同回鹘式蒙文有明显的区别。用回鹘式蒙古文写成的文献,以原件形式保存下来的不过数十种,有写本、刻本、碑铭、印文、符牌等几大类,这些文化遗产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在研究蒙古族的历史、文字、语言文字等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早在19世纪2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研究回鹘式蒙文文献,法国、俄国、匈牙利、波兰、美国、蒙古国学者曾发表过一些论著。建国后,我国学者在搜集、研究回鹘式蒙文文献方面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出版了文献汇编,发表了一些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和论文。

猜你喜欢

  • 向五子王

    ?—566南北朝时期三峡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之一。荆州(今湖北江陵)人。西魏恭帝二年(555),乘蛮帅向镇侯等诸蛮族叛西魏附南梁之机,率众攻陷信州(治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北周武成(559—560)初

  • 兀慎歹成打儿汗打儿麻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兀慎(乌审)部领主。一作兀慎打儿汉台吉,简称打儿汗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玄孙,※兀慎阿害兔子。游牧于大同守口堡塞外。所率兀慎部为俺答汗六大营之一,为俺答汗得力臂膀,闻名塞上。隆庆五年(

  • 伯木古鲁万户

    详见“帕木竹万户”(1400页)。

  • 伯颜猛可

    1452—1476明代蒙古济农(亲王)。一译巴延蒙克。孛儿只斤氏。元裔※哈尔固楚克台吉子,达延汗※把秃猛可父。初,伯祖父岱总汗脱脱不花、祖父阿噶巴尔济与瓦剌领主也先合作,故其父娶也先女齐齐克妣吉为妻。

  • 傣语音译。云南傣族古代秤银子的计量单位。“罢”相当于3厘。

  • 陕甘宁边区回民文化促进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文化团体。1940年10月7日在边区回民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选举林伯渠、高岗、谢觉哉、周扬、张仲实、延安马阿訇、定边马阿訇、三岔马阿訇、关中马阿訇等30余人为理事。以沟通回、

  • 大夏国

    参见“西夏”(691页)。

  • 戛木

    独龙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一些富裕户农忙时请来的帮工。与独龙族社会传统的“迪里哇”(原始协作)不同。主人对来帮工的人不供酒饭,劳动后给一定粮食或生活用品作为报酬,类似内地雇佣短工,带有明显剥削性

  • 刘渊

    ?—310十六国时期汉国(后称前赵)创建者。304—310年在位。字元海。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匈奴左部帅※刘豹子。一说为※冒顿单于后裔,冒顿尚汉宗女,其后裔遂以刘为姓;一说族属匈奴一支屠各(又

  • 马哈麻

    ①明代天文学家。回回人。祖籍西域。幼好天文学,长而勤学。洪武(1368—1398)初,同马沙亦黑等来华,入仕“回回博士馆”。于历学、算术、推测,能独出新意,被尊为“回回大师”。著有《回回历》,被明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