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

契丹

①中国北方古民族名。源于东胡后裔鲜卑。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始见于《三国史记》(卷18),《魏书》始立《契丹传》。是后《北史》、《隋书》、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皆有专传。南北朝时,游牧于今两辽河上游及其支流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其俗父母死不哭,以悲哭为不壮。人死置尸树上,3年后收骨焚之,酌酒祭奠。初分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日连、匹挈、黎、吐六干(一作吐六于)等8部,互不统属。先附北燕,首领受封为归善王。继附北魏,屡贡名马和文皮,并在和龙(今辽宁朝阳市)、密云与北魏交易。承圣二年(553),为北齐所败,失众10余万口、杂畜数百万头。开皇四年(584)九月,内附于隋。唐初,形成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拥兵3万4千。仍分8部,凡征发,诸部共举。猎则分部,战则同行。武德二年(619),唐以其内稽部置辽州,为唐在契丹设羁縻州之始。贞观二十二年(648),唐置松漠都督府,辖羁縻州10,以其酋帅窟哥为都督,赐姓李,封无极县男。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妻兄归城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唐,陷营州,自号无上可汗,兵至数万,屡败官兵。十月,尽忠卒,万荣代领其众。次年六月,为唐及突厥联兵所败,万荣被部下所杀,起义被镇压。契丹转依突厥。开元四年(716),首领李失活复降唐,受封松漠都督、松漠郡王、行左金吾大将军。二十三年(735),契丹知兵马官、北平王、检校松漠都督李过折被泥礼所杀,大贺氏衰落,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所代。天祐四年(907)正月,于越(掌军马官)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可汗痕德堇(一作钦德)即汗位。后唐天祐十三年(916),统一各部,称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创文字,立制度,筑皇都,灭渤海,国号时称契丹时称辽,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保大五年(1125),亡于金。辽亡前,宗室耶律大石率部分契丹人西迁,建西辽政权。天禧三十四年(1218),帝位为乃蛮王子屈出律所篡。元太祖十三年(1218),复为蒙古所灭。契丹逐渐与汉族、蒙古族等融合。元末契丹族遂在历史上消失。 ②国名和朝代名。后唐天祐十三年(916)耶律阿保机所建。天显十三年(938),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大批汉人为契丹编民。辽太宗耶律德光为便于统治汉人,把民族色彩浓厚的国号契丹改为汉人易于接受的大辽。统和元年(983),又改国号为契丹。咸雍二年(1066),复改国号为辽。直至保大五年(1125)亡国。据契丹文记载,即使在称辽的年月,也称国号为契丹。仅在汉语汉文中通用辽。汉人则习惯于把整个王朝称为辽。耶律大石所建西辽,在契丹语中亦称作契丹。契丹王朝据有北半中国,控制陆路中西交通,世界影响深远,以致某些民族语言中至今犹称中国为契丹。

猜你喜欢

  • 沮渠男成

    ?—401十六国时期北凉将领。又作且渠男。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人。族属卢水胡。北凉创建者※沮渠蒙逊从兄。原依附后凉吕光,为将军,守晋昌。后凉龙飞二年(397),闻蒙逊起兵反后凉,亦聚众数千,屯驻乐

  • 鲜卑

    古族名。东胡族一支。与※乌桓均为东胡部落联盟中之大部。秦末汉初,为匈奴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所败,联盟瓦解,余众分聚于两部。该部退保鲜卑山(今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西,一说是时始因

  • 宏词科

    见“制举宏词科”(1454页)。

  • 聂巴·贝丹曲琼

    西藏地方官员。藏族。14世纪人。出自聂巴谿卡家族。钦波仁钦桑波后裔。首任娘麦桑主孜宗本(相当今日喀则县长),改称仲钦官长(即大秘书官),投靠帕竹。后任乃乌宗宗本。主持建门卡谿卡,修缮大昭寺,修琉璃顶,

  • 胡日达

    见“奶豆腐”(646页)。

  • 色柯寺

    见“广惠寺”(132页)。

  • 亦黑迷失

    元代航海家。又译也黑迷失。畏兀儿人。至元二年(1265),充世祖宿卫。九年(1272),出使八罗孛国,十一年(1274),偕其国人以珍宝奉表至京师。受嘉奖,得金虎符。十二年,再使八罗孛国,与其国师以名

  • 南蛮志

    见“蛮书”(2272页)。

  • 查剌

    ①见“耶律弘基”(1308页)。 ②见“耶律仁先”(1307页)。

  • 丹津班珠尔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又称丹津班珠尔多仁。藏族。出身西藏大世家,※康济鼐侄,多仁班智达之子,妻为八世达赖之妹。任噶伦。乾隆五十三年(1788),照其他噶伦例,赏给“札萨克”名号。同年,廓尔喀(今尼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