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王
即“美川王”(1761页)。
即“美川王”(1761页)。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延祐七年(1320),仁宗次子兀都思不花由安王降封。
即“弘历”(643页)。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一作“夏尼玛三部”、“门尼玛三部”、“达旺四周四措”。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按地域区划的四措为:夏日措、拉乌措、色如措和勺羌夏乌措。四措范围地处管理门隅政教事务的※降喀
藏语音译,又作囊生。意“家中饲养的”,通常译作“家奴”。旧时西藏属民中的一个等级的称谓。其中绝大多数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自营的经济,衣食靠主人供给,得世代在主人家中或庄园内从事各种劳役,主人可将他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玉树二十五族之一。驻鄂穆曲河南。东界囊谦,西临中坝麦马,南抵拉岭与琼布色尔扎族为界,北至鄂穆曲与囊谦接。有百长2员,属民40余户。信奉喇嘛教。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属囊谦县。
藏传佛教咒语名。藏语称“嘛呢意珠”。即“观音六字明咒”。六字即“唵、嘛、呢、叭、咪、哞”。源自梵文。唐代已被吐蕃尊信,敦煌石窟题记中到处可见。或书于寺院,或刻之于石,铸之于金属器皿,印之于布、纸,或藏
见“仓央嘉措”(321页)。
清初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高僧。又作伊拉古克三班第达呼图克图、伊拉古克三班。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鄂齐尔图车臣汗第三子。幼年学佛于西藏。顺治三年(1646)与父遣使向清朝通贡。
我国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理县、松潘县、汶川县及绵阳地区北川县。阿坝州黑水县的部分藏族也使用羌语。使用人口约13万左右。羌语分南北两大方言,每个
清代傣族的他称。明初百夷分大百夷和小百夷,前者主要指滇西德宏等地区的傣族,后者主要指滇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清时将“大百夷”改称为“旱摆夷”,史谓其人山居,性勤劳;将“小百夷”改称“水摆夷”,说其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