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宗学

宗学

学堂名。清代为宗室子弟所开办的贵族学堂。宗人府办。左右翼分设两学。由府请旨简派亲郡王2人总理学务、京堂官3人以轮值稽察功课,由府挑选宗室长老多人“引见”,授为正副总管以直接分管两学。每学,设满书教习3人,以文闱、翻译闱中式进士、举人选;汉书教习4人,于举人、贡生内选充;骑射教习3人,以护军官弁选充。学生数:乾隆十一年(1746),左翼宗学70名,右翼宗学60名;嘉庆十三年(1808),两翼学均增足100名;光绪(1875—1908)中,各再增添20名。师徒皆受从优供给。每名学生所得助学钱粮较一份甲粮为多,故年及壮而犹孜孜在学者不少。光绪末,裁宗学,改设左右翼高级小学堂、初等小学堂。此外,盛京亦设宗学一房。

猜你喜欢

  • 李继迁寨

    古地名。地在今陕西米脂县西无定河川侧。俗称“李继仙寨”,相传为西夏太祖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故里。亦传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故乡。今山上古寨尚存。

  • 蓝翎

    清代官员的冠饰。以鹖鸟羽毛制作,插于冠后,蓝色,故称。原定,五品以上官酌情赏戴花翎,六品以下即赏戴无眼蓝翎,以示辨别。侍卫中蓝翎侍卫、銮仪卫中满洲整仪尉、六品苑丞、前锋校、护军校等,例戴蓝翎。初用以赏

  • 拜延八都鲁

    蒙古国将领。札刺儿氏。初事成吉思汗,以勇著称,赐名“八都鲁”(勇士),故与名合称拜延八都鲁。太宗七年(1235),领札剌儿军1600人,与塔海绀卜攻宋,出秦巩,入蜀,有战功。宪宗三年(1253),与总

  • 噶琼寺

    唐代吐蕃寺院。又称噶琼多吉英寺,意即“小星金刚界寺”。在拉萨南热玛岗为赞普赤德松赞时(798—815在位)所建。建造精致。初曾为赞普驻跸及参佛之地,曾组织吐蕃王室贵族、大臣及高级僧侣,共同盟誓兴佛,其

  • 松赞干布遗训

    书名。藏文名《嘎钦嘎桂玛》,相传为伏藏(即埋藏于地下之书),后为掘藏者发现。撰者不详。从书末记载中提到止贡巴、热振巴等教派传人看,推知大体成书于12世纪。原书以手抄本传世。全书275页。北京民族宫有楷

  • 新罗道

    渤海王城赴新罗国的通道。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渤海赴新罗的道路有东、中、西3条,此指从渤海王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陆行,经南京南海府抵新罗的中路(东、西两条皆为沿海岸线的水路,且东属“日本

  • 蒙文天文图石刻

    嵌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又称金刚座舍利宝塔)照壁上的一块蒙文天文石刻图。直径144.5厘米。清雍正三年(1725)根据钦天监所制天文图刻成。图上所刻的星象都用蒙文注明名称,全图刻恒星约270座,星

  • 根特

    ?—1693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尼努之子。世居尼马察。天聪间,任刑部理事。顺治元年(1644),以前锋统领从多尔衮入山海关战李自成起义军,败义军将唐通于一片石,晋轻车都尉。四年(1647

  • 二五户丝

    见“科差” (1674页)、 “丝料”(652页)。

  • 焉支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焉耆山、燕支山、删丹山。位于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永昌县西。其地树木繁茂,水草丰饶,冬暖夏凉,为匈奴人重要驻牧地,与生计攸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