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哈尔万户

察哈尔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明人异译作“插汉儿”、“察罕儿”、“擦汗儿”、“插汉”等。属※左翼三万户,为大汗的直辖部,领有察罕塔塔尔、克什克腾(克什旦)、敖汉、奈曼、翁牛特(翁里郭特)、乌珠穆沁、浩齐特和苏尼特等属部。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依靠该部并联合喀尔喀、兀良哈两部征服右翼三万户,统一蒙古各部。初游牧于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塞外,今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带,资产丰厚,并向诸部征收阿勒巴(贡赋)。至打来孙汗(1547—1557年在位)时,右翼土默特部俺答汗崛起,与左翼分庭抗礼,打来孙汗惧为所并,率部东迁,进入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残破泰宁、福余等卫,臣属女真各部。图们汗(1558—1592年在位)时,任命左右翼的五个强大领主为执政理事,拟以和平方式统一蒙古,未遂。林丹汗继位后,力图以武力统一蒙古,对抗后金。崇祯元年(1628),率部西进,征服喀喇沁、土默特等部,占据归化(今呼和浩特)。七年(1634),林丹汗病死于甘肃大草滩,归化被后金攻破,其子额哲率余部投降后金,拥戴皇太极为帝,尚固伦公主,封察哈尔亲王。属部被安置于义州(今辽宁义县)。其汗系如下:达延汗(1480—1517)—图鲁博罗特(早逝,未继汗位)—卜赤汗(1519—1547)—打来孙汗(1547或1551—1557)—图们汗(1558—1592)—布延汗(1593—1603)—莽和克(早逝,未继汗位)—林丹汗(1604—1634)—额哲(1634—1635,后降清)。

猜你喜欢

  • 成吉思汗遗言录

    书名。一作《成吉思汗的箴言》。蒙古汗国将成吉思汗生平告诫子弟臣下的训言,用押韵诗形式记存下来的语录书。曾有手抄本。蒙古黄金家族、勋戚和属下官员奉之为行动准则和断事依据。每遇国有大事、必集会宣读,按其中

  • 勘合

    旧时文书加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查验骑缝半印,作为凭证。明代有调军勘合、军籍勘合。清代官吏使用驿站马匹,须查验邮符,称勘合。又官府文簿,编立字号,由上官用关防盖半印,称勘文簿。明清对少数

  • 狄柤

    春秋时众狄之一。亦作翟柤。约分布在晋东南,后随众狄北移。与晋国为邻,筑有坚城,兵力强健。《国语·晋语》载:“献公田(猎),见翟柤之氛(氛,凶象也),归寝不寐”。因内部矛盾,其君“好专利而不忌”,“君臣

  • 移刺阿里合

    金末将领。契丹族。宣宗兴定(1217—1222)年间,累迁霍州刺史。四年(1220)正月,移霍州(今山西霍县)治好义堡。蒙古兵至,力战不支,兵败被执,拒诱降,被丛矢射杀。诏赠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

  • 突厥语族

    阿尔泰语系语族之一。包括古代碑铭语言、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献语言以及30余种现代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

  • 俟利伐

    见“俟利发”(1690页)。

  • 合作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黑错寺”。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镇。康熙十二年(1673),由噶丹嘉措弟子甘南甘加人贝谢热却丹,在合作地方首领支持下建成。乾隆十四年(1749),赛赤萨木察第一世坚赞僧格于该寺建

  • 包乌公路

    内蒙古地区的一条重要公路干线。由包头至乌拉河。1925年1月,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为运输的需要,命石友三旅修筑,以原大车道为基础进行加工,铲高、垫平、展宽,遇流沙路段,则垫树枝、条席,以维持能通汽车

  • 木娄苗

    元、明时期对仫佬族先民的称谓。主要分布于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相邻地区以及贵州南部。由古代西瓯、骆越、僚、伶的一部分发展而来。保持“从母不从父”的传统习惯,血缘组织结构牢固。从事农业生产,推行封建制

  • 喂呱

    见“萧思温”(19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