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尼日哇

尼日哇

藏语又称红布,意为“管家”。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以土官,其中一人被封为此官职,即莫尔桑尼日哇,由藏族俗人担任,父子世袭。辖有百姓和土地。参见“藏封土族土官制”(2574页)。

猜你喜欢

  • 祖陵

    辽代皇陵。位于※祖州城址西北约2公里(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北深山中),此地为一巨大袋状山谷,当地蒙族称依贺宝勒格(意为“大泉”),时称谷中为黑龙门,是出入峡谷的唯一途径。天显二

  • 折惟昌

    978—1014宋代边将。党项族。折御卿子。至道三年(997)八月,以内图使代知府州事,兼麟府浊轮寨都巡检使。咸平二年(999)八月,与支持河西、府州党项叛军之李继迁军战于麟州万户谷、松花砦,臂中流矢

  • 护军

    清代八旗兵种之一。禁卫军的组成部分。后金天命(1616—1626)间,已有“巴牙喇”之设,以守卫汗、贝勒府门并参加征战,是为护军。在八旗满洲、蒙古兵丁中,选拔精锐约1.5万人充任,新满洲、锡伯等人才材

  • 裴满胡挞

    即“裴满达”(2448页)。

  • 干崖宣抚司

    明清傣族土司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镇西府,永乐元年(1403),改为干崖长官司,以土酋曩欢为副长官,自此三年一贡,不绝于朝。正

  • 戈基人

    羌族古史传说中的部落名,又称戈人。今四川阿坝、甘孜地区藏族称其为藏族一支。岷江上游早期居民,时已进入农业社会,知用牛曳犁耕田。善于治水。人死实行石棺葬,故今羌族中称石棺葬为“戈基朵补”意即“戈人的墓穴

  • 和硕达

    清代蒙古血缘宗族之长。亦称伊科达、管旗达。汉译族长。总管旗内台吉、塔布囊。《理藩院则例》(六、设官)载:“凡台吉等,每旗各设族长1人,稽察本族内一切事务”。如稽查酗酒、行凶等事。例由台吉、塔布囊中选任

  • 古田起义

    明代壮族农民起义之一。景泰年间(1450—1456),古田(今属广西永福地)壮族农民,因饥荒向地主借谷济荒,同地主武装发生冲突。地主贿赂官府,以“僮佃”“造反”罪名逮捕其领袖韦朝威。农民以武力救出韦朝

  • 尔苏沙巴文

    我国自称尔苏的藏族中一部分人曾使用过的一种文字。尔苏语称之为“扎拉玛”。传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雅安地区的汉源、石棉等地。沙巴文是尔苏人中从事宗教活动的沙巴们使用的图画文字。沙巴

  • 思囊日安抚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正统十一年(1446)七月置。属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管辖。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初任思曩日族首领阿思观为安抚使。阿思观父端葛于洪武(1368—1398)中归附明廷,曾赐给金牌,令其安抚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