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嵩祝

嵩祝

1657—1735

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赫舍哩氏。岱衮子。顺治十八年(1661),袭骑都尉。康熙二十三年(1684),迁护军参领。三十三年(1694),擢内阁学士。同侍郎珠都纳等往会盛京将军,发海运存储米万石赈济盛京灾民,并赴开原散给兵丁米粮。三十五年(1696),随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受命指挥正黄旗行营,率兵至克鲁伦河。师旋,同内大臣公长泰统领后队缓行,接收西路军营奏章。同年改护军统领。三十六年,从康熙帝征噶尔丹至宁夏,奉命参赞昭武将军喀斯喀军务,追击噶尔丹。四十年(1701),迁正黄旗汉军都统。寻授广州将军,檄广东、广西、湖南三省官兵进剿瑶族人民起事,并招抚之。四十八年(1709),署奉天将军。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六十一年(1722),雍正帝即位后,加太子太傅,任纂修圣祖实录及重修玉牒总裁。雍正五年(1727)以徇隐贝子苏努借放库银事,夺官。

猜你喜欢

  • 胡笃堇

    见“耶律弘古”(1308页)。

  • 绒朗四措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又作“绒朗四部”。门巴语音译,“绒朗”为河名,意为“谷里河”、“窄沟河”。18世纪初按地域区划的四措为:绒朗堆措、绒朗麦措、喜尔独本措和日哄奎当措。四指地处于该河流域,

  • 卯节

    水族民间传统节日。水族称之为“借卯”。每逢水历十月(农历六月)择卯日举行。着盛装,备佳肴到“卯坡”祭祀祖先,预祝丰收。晚上击铜鼓、皮鼓娱乐。男女青年对唱大歌,通宵达旦。以往从农历六月直到十二月皆过卯节

  • 胡腾舞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其特点多为男子独舞,回旋急转,纵身上腾,腾踏跳跃。舞者多头戴虚顶尖帽,帽上缀珠,以便舞时闪烁生光。唐代传入中原,盛行于长安,风靡一时,后更遍及各地,对我国舞蹈

  • 道士功德司

    西夏官署名。管理道教事务。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1正使、1副使、1判、2承旨、2都案、2案头。

  • 都管伯克

    参见“都官伯克”(1817页)。

  • 色发楞日

    珞巴族崩尼部落方言音译,意为“割拴牛绳子的刀”。珞巴族婚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按照崩尼部落的习惯法规定,姑娘出嫁,都要收取一定的婚价,婚价分上、中、下3等。凡属上等婚价,女方收取男

  • 杂空乃

    旧时西藏则拉宗藏传佛教宁玛教派(红教)寺庙。位于今※米林县南部、纳玉河沿岸的山坡上。为藏族著名的香巴噶举僧人汤东杰布(1385—1464)所创建,伊始属噶举派(白教)寺院。相传汤东杰布应珞巴族首领之邀

  • 掷相

    朝鲜族民间娱乐游戏之一。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相传始于朝鲜三国时期,多在农历正月进行。游戏时,人分几组,玩具备三样,即棋盘、4个棋子和柶子。柶子,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赤荆二条,剖作四只,名

  • 蒲山国

    见“皮山国”(6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