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颜诺尔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东上旗”(1451页)。
见“和硕特东上旗”(1451页)。
壮、布依、瑶等民族古老的收割工具。亦称禾剪、摘刀、手捻刀。壮语称“特苡”。由远古石、蚌、竹、木片割穗工具演变而来。在手掌可握的半月形木片上,嵌一块长3厘米,宽约1厘米的铁片作刃,用来逐根逐穗地剪断稻秆
见“剌鲁卫”(1585页)。
吐蕃大臣。出身聂氏家族。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为吐蕃七大贤臣之第七人。奉赞普命,制定发展吐蕃牧业的法规,令吐蕃每户属民保管并饲养马、犏牛、母黄牛、公黄牛各一头。首倡夏季割草晒干,以
见“金满城”(1476页)。
藏语音译,地区名。在云南省西北部。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相邻。汉属越嶲郡,东汉为牦牛羌地,三国、蜀汉属云南郡地,隋为南宁州总督府,唐属南诏铁桥节度,元设临西县属丽江路,明属丽江军民府。清雍正二年(172
?—414南北朝时期柔然大臣。出身于高车。北魏天兴五年(402),导柔然可汗社仑攻破高车并投附柔然。因功,被封为“大人”。北魏神瑞元年(414),柔然内讧,步鹿真驱逐柔然可汗斛律,自立为可汗,荒淫无道
官名。唐代藩镇自置之部队统率官,称兵马使,其权尤重者称兵马大使,或称此职名。宋代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在位时亦设置。
景颇语音译,意为“幼子种”。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山官制社会中对规定由幼子继承山官的称谓。过去景颇族地区普遍实行幼子继承制,故幼子在家中的地位通常比诸子高,在山官家中,长子、次子长大后大多离家开拓新辖区,
510—535北魏皇帝。532—535年在位。字孝则。鲜卑元氏(拓跋氏)。高祖※元宏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史称其沉厚少言,好武事。始封汝阳县开国公,拜通直散骑侍郎,转中书侍郎。建义(528)初,授
见“安远庙”(9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