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庶吉士

庶吉士

官名。明初置,始分设于六科,永乐以后专属翰林院。先进士中文学、书法兼优者为之。清沿其制,顺治三年(1646)定制,每科新进士殿试后,由内三院题请皇帝从中选文学兼优、年富力强者为之。入翰林庶常馆学习,称翰林院庶士,又称庶常。学期3年,学习内容为满文、汉文及经、史、诗、词等,期满,择选授以编修、检讨等官,或分发各部任职。

猜你喜欢

  • 绥宁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泰定三年(1326),世祖第八子阔阔出次子阿都赤受封。

  • 葛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古称昆明人。他称白彝。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寻甸、罗平、师宗、路南、富源、宜良、弥勒、禄劝、会泽、鹤庆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突厥汗国官名。突厥语音译。始见于8世纪突厥文碑铭。初译为“匐”。元时译为别、伯、卑、毕,清时译为伯克、白克。新疆建省前,地方政府仍保留此种官称,自阿奇木伯克及其副职伊沙噶伯克以下,约有职司、名目不同之

  • 裕新土产公司

    新疆军阀盛世才统治时期的官办企业。1933年冬创办,各地设有分公司。主要收购牲畜、肠衣、皮毛、干果等土特产,与苏联交换日用百货和工业设备,并在南疆同印度、阿富汗等邻国进行贸易。在和田、莎车等地,还开办

  • 忽答

    蒙古语音译,意为“姻亲”,《华夷译语》作“古答”,称为“亲家”。古代蒙古社会中姻族间泛用的一种称谓和婚姻习俗。凡男女缔姻,双方氏族男性成员之间互称忽答,彼此有义务互相援助,并长期联姻,互相聘嫁。如,弘

  • 热咙桥

    今名聂鲁桥。位于西藏绒辖地区之中印边界。桥西岸有清道光六年(1826)所立石质界碑一块,上刻汉藏两种文字,记载立碑经过。

  • 塞北纪程

    书名。清马思喀撰。1卷。是书为作者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随裕亲王福全北征噶尔丹时所作日记。始于当年四月二十日,迄于九月十三日。凡行进期间沿途见闻,俱按日记述。为研究乌兰布通战役重要史料。

  • 丁巴教

    普米族信仰的原始宗教。普米语“丁”意为“土地”,“巴”指“普米”,丁巴教即“普米土地上的宗教”。因称巫师为“丁巴”,故名。后称巫师为“韩规”,又以此为名。普米人迷信鬼,认为妇女不育、患疾病、遭灾难等,

  • 子弟书

    满族旧日鼓词曲艺作品。全称“清音子弟书”。八旗子弟创作,故名。内容以明清小说或元明清杂剧、传奇以及北京风土人情为题材。有词有曲。词一般以7字句为主体,分短段与长篇。短段数十句乃至百句;长篇有数回乃至数

  • 楚琥尔乌巴什

    ?—约1684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又作楚琥尔、书库尔、楚库尔。绰罗斯氏。准噶尔部首领※哈喇忽喇第三子。原游牧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等地。17世纪20年代初,曾参与反对硕垒乌巴什的斗争。明天启五年(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