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张骞

张骞

?—前114

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初为汉武帝郎官。史称其为人坚忍,宽大信人。建元二年(前139),奉武帝命,率甘父(胡人)等百余人从陇西出使大月氏,欲相约共同夹攻匈奴。中途被匈奴扣留,居匈奴西境,历时10年,娶妻有子,但“持汉节不失”。元光六年(前129),乘机与属下西逃,经车师、焉耆、龟兹、疏勒等地,越葱岭,亲历大宛、康居和大月氏、大夏等地。居大月氏年余东归,经南山(今昆仑山),欲取道羌中(今青海境),又被匈奴扣留1年,乘匈奴单于新死,国内乱,携胡妻与甘父出逃,于元朔三年(前126)方归汉,拜太中大夫。此行前后共13年,虽未完成联合大月氏共抗匈奴的使命,但对西域各国的物产、人口、风俗民情有所了解,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元朔六年(前123),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知水草处,使军得以不乏,屡建军功,封博望侯。后又奏言从蜀遣使求通身毒(古印度)。元狩二年(前121),以卫尉与郎中令李广出右北平击匈奴,由于贻误军机,被废为庶人。四年(前119),拜中郎将,率300人,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值数千钜万,再次出使西域,欲劝乌孙东返,共抗匈奴。因乌孙内乱,未果。乃分遣副使持节出使大宛、康居、大夏、月氏等地。元鼎二年(前115),与乌孙使数十人返长安,拜为大行。次年卒。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各族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了汉族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彼此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 穆夫提

    阿拉伯语mufti音译。原意为“法官”、“总法官”,其职司是解释伊斯兰教教法,通常称为“伊斯兰教法说明官”。由高级宗教人士专任,故又成为某些高级宗教人士的称号。※叶尔羌汗国有此官职。

  • 漠北

    蒙古地区名。亦作幕北。蒙古高原的大沙漠将高原分为南北两个地区。该沙漠带东起兴安岭西麓,西至天山东侧,约宽1000公里,长达2000余公里。此指大漠以北地区。昔匈奴曾据有漠南、漠北之地,汉武帝元狩四年(

  • 恨基热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恨”意为“树草”、“庄稼”,“基”意为“砍伐”、“收割”。专指服农业开耕、收割的人役。由男女各投役若干天。期间由主人供食。收割季节需向主人赠送

  • 脱欢帖木儿

    ?—1437明哈密忠义王。又译脱懽帖木儿。蒙古贵族。忠顺王※卜答失里从叔,忠义王兔力帖木儿弟(一说子)。宣德三年(1428),明廷以卜答失里年少,未能胜事,复封其为忠义王,同理政事,绥抚部属。后二王各

  • 伯都

    元朝大臣。哈剌鲁氏。集贤大学士※曲枢长子。早年与父侍从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大德十一年(1307),武宗即位,授翰林学士,迁典宝监卿、治书侍御史。武宗至大元年(1308),升荣禄大夫,遥授中书平章政

  • 白崖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大历七年(772),阁罗凤在勃弄川筑白崖城,设睑,故又称勃弄睑。樊绰《云南志》载:“城高十丈,四面皆引水环流,惟开南北两门……城北门外有慈竹丛,大如人胫,高百余

  • 桂良

    1785—1862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字燕山。总督玉德子。嘉庆间,捐升员外郎,授知府。道光十二年(1832),由四川、广东布政使调江西。十四年,升河南巡抚。任内,奏筹议查私硝章程,内有严

  • 海瑞集

    书名。明代回回人※海瑞撰。原名《备忘集》,又名《海刚峰集》。不分卷。原有自编《淳安稿》、《淳安县政事》及《备忘集》10卷。后人陆续编辑有万历二十二年(1594)阮尚贤刊《海刚峰先生文集》、万历四十六年

  • 裴满胡挞

    即“裴满达”(2448页)。

  • 拓跋寔君

    ?—376代国宗室。鲜卑拓跋氏。代国君主※拓跋什翼犍庶长子。建国三十九年(376),其父受前秦攻击,逃往阴山之北,又遭高车抢掠,退回漠南。时代国世子拓跋寔及弟拓跋翰早卒,继嗣未定,前秦兵尚在君子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