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归化关

归化关

清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税关。乾隆(1736—1795)初年设立。置监督一员,由山西巡道兼任。对过境的货物及贩回的牲畜等按章征税。所征税款,分印子钱、驮子钱、毛包钱等名目。时内地百货商品,出杀虎口经归化城运销蒙古各地;蒙古牲畜、皮毛、土特产经归化城,进入杀虎口后,分道转运太原、易州、北京、张家口、宣化、天津各地销售。纳税对象主要为旅蒙商。据有关统计,归化关所收税金,著名旅蒙商号大盛魁缴纳的曾占税额的30%。辛亥革命后,改为塞北货税征收局,隶归绥观察使。1915年又改为塞北税务监督公署,直属民国政府财政部。设有牛马桥、归化、东栅口、南栅口、两栅口、北栅口、和林、包头、萨县、河口镇、隆盛庄、可镇、兴和、陶林、凉城、毕克齐、五原、清水河等18个分关。1929年所有分关均改为税局。1930年改塞北关监督公署。

猜你喜欢

  • 武定军民府土知府

    明云南彝族土官名。武定府原为南诏三十七蛮部之一罗武部。元至元七年(1270),改武定路。明洪武十四年(1381),进克云南,女土官总管高胜上缴元所授印信、金牌,备粮千石赴金马山接应明军,归附。次年置府

  • 胡琛

    ?—526北魏末各族大起义首领之一。原为高平镇(今宁夏固原)敕勒首领。北魏正光五年(524)夏四月,被高平镇民赫迪恩等推戴为高平王,与部将万俟丑奴攻高平镇,以应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起义,为魏将卢祖迁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中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札布噶河接本部左翼左旗及乌里雅苏台军营城界,西至巴噶图尔根接辉特旗界,南至库勒根接本部右翼左旗界,北至席喇乌苏接本部左翼左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雍

  • 萨古巴罗桑尊珠

    见“益喜策丹”(1946页)。

  • 耶律弘古

    ?—1043辽代大臣。名又记作洪古。字胡笃堇,又作胡覩衮。契丹族。为辽太祖阿保机伯父※耶律岩木之后,枢密使耶律化哥弟。圣宗时入仕,累迁顺义军节度使,入为北面林牙,掌文翰。太平元年(1021),加同政事

  • 毛木台

    木制神偶的统称。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人旧时信仰和供奉的神很多,多数神偶以木削制,也有画在布或纸上,绣在布或兽皮上的。用木必须是松木,据说神都愿意住在松木内。

  • 赤祖德赞赞普愿文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128号卷子。此为残卷,共33行。经比勘,其内容与《达磨赞普愿文》相同,在文字上仅极个别的字形及断句的音节符号有微小差别。在对勘中,发现此愿文之起首,正是达

  • 蒙古坎肩

    蒙古族传统服装。旧称蒙古比甲。起源于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古时蒙古族穿袍服,无坎肩。上衣交结于腹部,环腰以带束之。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据《元史·后妃传》载,察必皇后首创蒙古

  • 弗朵秃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弗朵河卫、佛朵秃河卫、费克图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斡兰河等11卫同时设立。以贾令哈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

  • 青裤瑶

    又名“黑瑶”。部分瑶族称谓。因服饰尚青而得名。原先散居于黔南荔波县各地,以狩猎为生,大约在明末清初辗转迁至荔波县东北30里的瑶麓。这里土地平畴,气候温和,在邻近布依族的影响下,逐渐定居下来转向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