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慈灯寺

慈灯寺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康乐街南。蒙古语名“塔布·斯普尔罕”,即五塔寺。清雍正五年(1727),崇福寺(小召)喇嘛阳察察尔济呼毕勒罕任呼和浩特副札萨克喇嘛时,年班赴京,奏请建立此寺。十年(1732),清廷赐名慈灯寺,并为崇福寺下寺。全寺建筑包括殿宇3层,殿后“金刚座舍利宝塔”1座。金刚座为1拱门方形的高台,台上簇立方形的慈灯5塔。台高7.86米,中间1塔高8.56米。塔身均以雕刻涂釉的琉璃砖砌成。金刚座后面影壁中心嵌一石雕的六道轮回图和一块刻工精致的蒙文天文图,皆为名贵的遗物。乾隆年间曾重修五塔,雕佛像。殿宇早倾圯。光绪十二年(1886)后,只有“金刚座舍利塔”独存。塔门上方有蒙、汉、藏三种文字的匾额。解放后已重加修整,添筑围墙,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五世

    1887—1918清末民国初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内蒙古乌拉特旗广觉寺活佛。四世活佛圆寂后,主事喇嘛赴西藏请达赖喇嘛指点,经在乌拉特旗寻访其为灵童。蒙古族。幼名泽登札布。光绪十二年(1886年),并

  • 叔孙建

    365—437北魏大臣。本名乙旃幡能健,亦作乙旃眷。代人。鲜卑乙旃氏(后改叔孙氏),一说其先世为高车乙旃部人,后融合于拓跋鲜卑,成为宗族十姓之一。父叔孙骨,为代王什翼犍母王太后代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

  • 忠孝军

    金代兵种之一。金宣宗时(1213—1223),由河朔诸路回纥及乃满(即乃蛮)、羌人、吐谷浑和被蒙古俘掠逃归的汉人组成。不问鞍马有无、译语能否,选骑射优者充当。以石抹燕山奴、蒲察定住统之。待遇优厚,粮饷

  • 处罗可汗

    ①(?—620)唐代东突厥可汗。又称叱罗可汗。阿史那氏。※始毕可汗之弟。原任俟利弗设,又作乙力设。武德二年(619),兄死,嗣立,依俗复纳隋义成公主为妻。以先人失国,赖隋以存,不忘隋恩,于三年二月,迎

  • 黑鲁

    见“哈烈”(1630页)。

  • 石敬威

    ?—936后唐将领、后晋宗室。字奉信。其先本西域石国胡人,后从沙陀附唐,故也称沙陀人,一说为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石万诠子,后晋国君石敬瑭堂弟。少善骑射,事后唐庄宗李存勖,以战功,累历军职。天成

  • 杰尊喜饶琼内

    宋代藏传佛教后宏期后藏高僧。11世纪人。从师罗顿多吉旺秋出家。初在坚公寺学法。宋天圣五年(1027)后,在坚公寺附近建夏鲁寺(吉祥夏鲁金寺,寺以当地所产夏鲁草命名),该寺为西藏本部诸寺庙中唯一的一座大

  • 必兰纳失里

    ?—1332元朝官员、佛经翻译家。又作必剌忒纳失里、毗奈耶室利。哈密力(今新疆哈密)畏兀儿人。初名只剌瓦弥的理。幼学畏兀儿文和梵文,后通汉、藏等多族语。研习藏经,博识多才。大德六年(1302),奉旨从

  • 载涛

    1886—1970清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北京八。清醇亲王奕䥈之子,过继钟郡王奕詥为嗣。光绪十六年(1890),封二等镇国将军。后晋辅国公,又袭贝勒。三十四年(1908)加郡王衔。早年

  • 左部哈萨克

    哈萨克族三部之一。又称鄂尔图玉兹、鄂尔图玉斯(中玉兹)、中帐。形成于16世纪初年。冬牧地主要分布于伊施姆河及萨雷苏诸河流域,夏牧地在锡尔河中游及卡腊山一带。分辖奇卜察克(钦察)、阿尔根、奈曼、克烈、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