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慕容氏

慕容氏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汉初,东胡为匈奴所破,部分余众退保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因以为号,慕容氏系自其分衍而出。初分布于今西拉木伦河上游。东汉桓帝(146—167年在位)时,檀石槐分鲜卑联盟为东、中、西3部,东起右北平(治今河北丰润县东南)西至上谷(治今河北怀来县东)为中部,慕容为中部大人之一,遂形成慕容氏。一说其人冠步摇冠,因称“步摇”,音讹为“慕容”;或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故以为氏,《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称此二说为非。另说为鲜卑语,意为“富”。鲜卑联盟瓦解后,自成一部,逐渐兴起。三国魏初,首领※莫护跋率部徙辽西,屡从宣王司马懿征战,受封率义王,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北建政权。至其孙※慕容涉归,迁邑于辽东之北。西晋太康十年(289),涉归子※慕容廆率部降晋,封鲜卑都督,一度迁居徒河之青山(今辽宁义县东北),后还居棘城。自称鲜卑大单于,修明刑政,安辑流亡,吸取汉文化,势渐盛,连败鲜卑宇文部、段部及后赵。十六国时期,其后裔先后建※前燕(337—370)、※后燕(384—407)、※西燕(384—394)、※南燕(398—410)政权。另,慕容廆之庶兄※吐谷浑与廆分地而治,后失和,率部西迁阴山(今内蒙古阴山)。晋永嘉年间,又渡陇山至袍罕(今甘肃临夏西北),后向西南扩展,统有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及青海等地,其后裔以吐谷浑为族称,并建※吐谷浑国。慕容氏原以游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在汉族影响下,渐务农,有手工业。

猜你喜欢

  • 沙朗

    羌族舞蹈名。羌语音译,亦称羌族锅庄。内容广泛,又分为举办丧事时跳的“忧事沙朗”和节日喜庆时跳的“喜庆沙朗”。两者的音乐和舞蹈,从内容到气氛都有迥然不同的风格。喜庆沙朗,舞蹈时一般均着盛装,男女各成一行

  • 旧土尔扈特部北路左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子阿克萨哈勒随汗归清,封一等台吉。四十年(1775),授札萨克,建旗。驻牧霍博克萨里(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设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北

  • 奴申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和睦”之意。金代女真人多有以此命名者,如乌古孙奴申、※完颜奴申、把奴申、粘葛奴申等。

  • 失尔兀赤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实尔固辰卫。永乐十二年(1414)十二月,女真首领完答、只鲁兀等43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以完答等为指挥佥事、千百户、镇抚,赐诰印、冠带等。在乌苏里江右侧前苏联境内华

  • 乙习本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称呼。又作“乙斯勃”。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乙习本为※五院部下之一石烈,居北方※乌古之地,《辽史·营卫志》:“乙习

  • 牙兰

    明代土鲁番将领。又作牙木兰。曲先卫(治今青海格尔木县西北油泉子附近)人。8岁时为土鲁番所掠,及长,勇健有谋,速檀阿力以妹妻之,握兵用事,颇受宠信。成化八年(1472),从阿力破哈密城,执王母,夺金印。

  • 无弋爱剑

    西羌部落联盟首领。战国秦厉共公时(前477—443在位)为秦所执,沦为奴隶,被役使事田牧。后得逃归,遇劓女于野,结为夫妻,遂俱亡入三河(指黄河、湟水、赐支河)间。诸羌见爰剑被秦军焚而不死,怪其神,共畏

  • 包衣牛录章京

    见“内佐领”(307页)。

  • 杨轨

    ?—400十六国时期后凉大臣。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吕光时为后凉后将军,镇守西平(今青海西宁)。曾以扬武将军职随吕纂征伐西秦等。东晋隆安元年(397),被郭黁、张捷等推为盟主反后凉,自称大将军

  • 玉树

    旧称达木,藏语称“结古多”。 ①自治州名。在青海省西南部,与西藏、四川、新疆相邻接。面积40万平方公里,明清时辖25族(部落),皆系土司。唐宋为吐蕃地,明属朵甘都司,清属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常代表各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