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支盖

支盖

朝鲜族民间搬运工具。亦称“背架子”。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用于山间坡路及田间稻秧运输等。制法: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将2条1米左右的“丫”形木柱对称平列,中间用2—3个木撑将木柱固定住,在上、下2个木撑之间用草绳缠一个靠背,以缓冲木撑对背部的直接硌压,木柱上各拴草绳或麻绳背带而成。使用时,将所搬运的粮食、木材、肥料等夹在支盖的丫形处。起身时,无需人帮忙托起,也不需搬运者太下蹲,只将两只胳膊分别伸入草绳背带中,即可上肩。中途休息时,御下背带,将其支在一边即可。既省力,又可多搬运物体。

猜你喜欢

  • 章肃皇帝

    见“耶律李胡”(1312页)。

  • 隆国公

    大成国农民革命领袖之一黄鼎凤(贵县壮族)的称号。参见“黄鼎凤”(2020页)、“大成国农民革命”(101页)。

  • 乌讷博罗特王

    明代科尔沁部领主。一称那颜博罗特。孛儿只斤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蒙古勇士锡古苏特次子。瓦剌领主也先统一蒙古各部时,杀其父,俘其兄孛罗乃。本人因驻牧于斡难河(今鄂嫩河),幸免于难,立为科尔

  • 恩萨·索南乔郎

    1439—1504即二世班禅。全称竹白旺修索南乔吉郎布。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僧。藏族。后藏恩萨(今日喀则境内)人。初名支才贝吾。幼时灵异昭著,能追述前辈班禅事迹。被巴索曲结甘丹尺巴收为门徒,赐名索

  • 张永贞

    近代伊斯兰教写经书法家。天津市人。回族。清末民初人。精通《古兰经》及阿拉伯文。曾为天津南大寺阿訇。研习阿拉伯文书法,博采众长,融毛笔、改兰书法为一体,独具风格。以笔划钟秀、搭挡巧妙、体势均衡、技艺全面

  • 素叶水

    见“碎叶水”(2351页)。

  • 摩那·罗达奥

    ?—1930日本占领台湾时期高山族人民抗日首领。台湾中部雾社地区(今南投县境)马赫坡社头人。高山族。对日本侵略者长期以来在雾社地区残酷压迫、剥削和肆意侮辱高山族人民心怀激愤,1920年和1921年曾先

  • 太延

    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年号。435——440年,凡6年。

  • 杜尔麻占

    ?—1664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西纳明安氏。世居库鲁末博尔地方。初从征大同,至宣府城,遇敌千人,以奋勇击敌,赐“巴图鲁”名号。崇德六年(1641),从征明,围锦州,屡败松山、杏山、塔山兵。以功授三

  • 塔尔寺志

    书名。全称《古朋强巴林(即塔尔寺)历代住持不空梵歌》。塔尔寺四大活佛中之色多(又译赛朵)活佛系统第六世活佛巴多罗桑崔臣嘉措(又名米索扎央谢多吉,1845—1908)撰。成书于1903年。作者自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