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昭陵

昭陵

清皇室祖陵。又称北陵。位于盛京(今沈阳市)西北10里隆业山,为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合葬陵。始建于崇德八年(1643),顺治元年(1644)竣工。八月,奉葬皇太极灵柩于此。宝城周61.3丈,墙周570丈许,占地450万平方米。前为方城、明楼。楼前享殿名隆恩殿,殿制3楹,左右配殿各3楹,门为隆恩门。神道南为神亭,外为红门。顺治八年(1651)封昭陵山为隆业山。十三年(1656)于四周立界。康熙二年(1663),改造地宫。三十一年(1692),重建昭陵大殿。陵地宏敞,辽水右回,浑河左绕。秋多红叶,风景怡人。建筑仿明陵,亦保留满族特色。康熙朝建玄烨御笔“大清昭陵神功碑”,派兵专守。近陵10里内立红、白、青木桩3道,凡白桩之内,禁樵采耕牧。青桩之内禁设窑烧炭,护卫森严。

猜你喜欢

  • 额尔克和卓

    见“额色尹”(2531页)。

  • 青海绰罗斯部

    蒙古部名。清代青海地区准噶尔人专称。首领为僧格异母兄卓特巴巴图尔和卓哩克图和硕齐之裔。康熙十年(1671),自准噶尔地区移住。初附和硕特部游牧。后因罗卜藏丹津反清,自为一部,置2旗,各设札萨克。有贝勒

  • 巴勒喀什池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西域水道记》等书作巴勒喀什淖尔。“巴勒喀什”,西蒙古语,“宽广”之意。“淖尔”,“湖”之意。即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巴尔喀什湖。该湖向属中国,明清之际为准噶尔部辖

  • 核里颇

    即“劾里钵”(1495页)。

  • 嫩真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温真。蒙古※都儿鲁斤诸部之一,据拉施特《史集》载,为乞里克讷惕部之一个分支。亦出自额儿古涅昆(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原依附于札只剌部札木合,后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约宋淳熙十六

  • 胡母思山部

    见“忽母思部”(1489页)。

  • 正道周报

    报刊名。1941年夏,中国共产党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创办。社长韩道仁,总编辑韩志鹏。报社初设于河北省宁津县小北洼(今正道村洼),后在新海县(今黄骅县)的侯庄东洼。1942年10月10日正式出版。不定期

  • 美岱召

    明代内蒙古寺庙。原名寿灵寺,后改灵觉寺。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呼包公路北侧,距包头市东约50公里。土默特蒙古部首领俺答汗所建离宫,兼具寺院、城堡、邸宅特点,明万历三年(1575)建成,明廷赐名福化城

  • 谿涅

    藏语音译。见“谿堆”(2599页)。

  • 纳旺·确木佩勒

    1685—1737内蒙古归化城土默特广安寺活佛。康熙二十三年(1684),吹萨嘎巴达彦齐活佛圆寂后确认其为呼毕勒罕转世者。三十三年(1694),在寺内坐床。三十六年(1697),以哈达五条、佛像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