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晋宁石寨山汉墓

晋宁石寨山汉墓

汉墓群名。位于云南晋宁县城西北5公里滇池旁石寨山。1955年至1957年先后发掘古墓葬20余座,出土器物4000余件。以青铜器最多,有生产工具、兵器、生活用具、铜鼓、乐器、铜俑、工艺品、仪仗饰品、车马饰、钱币、印信等;其他为铁器、金银器、陶器、石器、玉、玛瑙、绿松石、料珠等。从墓室结构、随葬器物器形演变、器物类型,并与其他地区文物比较,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墓葬年代可分作四个时期:一、西汉初(或较早)至文帝时;二、西汉中期,文帝至武帝初年;三、西汉中晚期,武帝至王莽时;四、西汉晚期至东汉初年。遗物以西汉中期的居多。出土的铜鼓及工艺品上铸造或刻画有表现各种社会生活的生动人物图象或模型,其中有从事农业、手工业(纺织作坊)、畜牧业、狩猎等生产活动的,有举行祭祀、集市贸易、武装斗争的各种场面。从中可看到奴隶主役使不同族属的男女奴隶的情景。对研究汉代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商业和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闸撒狘

    辽代官名。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谓“抹里司官,亦掌宫卫之禁者”。应历十四年(964),矧思任此官,所隶死罪以下得专之。

  • 打儿汗

    即“答儿罕”(2238页)。

  • 孜曲

    参见“三教理”(50页)。

  • 罗桑端珠

    ?—1732清代青海塔尔寺高僧。藏族。康熙五十六年(1719),任堪布,称嘉堪布诺门罕(又作察罕诺门罕),主持塔尔寺宗教事务,僧众信服。雍正元年(1723),参与青海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煽动远近游牧藏

  • 和罗噶路

    即金胡里改路。清文献改用此名。并认为,和罗噶(胡里改)非瑚里哈河(牡丹江),应是今乌苏里江。

  • 瓦剌

    明代对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的总称。由蒙元时期斡亦剌后裔及吸收其他部落发展而成。初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一带。北邻乞儿吉思,西南连别失八里、哈密,东接鞑靼。主要经营畜牧业,兼营

  • 令?犬长

    党项人。西夏初期切韵博士。和罗瑞灵长共同编纂以九品音分类的西夏文字典《音同》。后此书多次刊印,流行颇广。

  • 罗盛

    即“逻盛”(2062页)。

  • 牛街清真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位于北京市牛街。建于元初。当时有伊斯兰教学者波斯人阿哈买德和布哈拉人阿里2人,曾来此寺任掌教,先后于1280年和1283年病故,葬于寺内,至今墓、碑仍存。该寺于明正统七年(144

  • 视罴

    368—400晋代吐谷浑王。姓吐谷浑氏。※视连长子。太元十五年(390),父卒,嗣立。史称其“性英果,有雄略”,吸收汉族文化,广纳秦陇一带汉族士人,增设司马、博士等官职。厉兵秣马,拥兵2万,欲出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