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景颇文

景颇文

我国景颇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通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缅甸的景颇人也使用这种文字。创制于19世纪末。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组和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合作,经过全面调查,决定以我国景颇语为基础方言,以恩昆土语为标准音,提出景颇文字改进方案,规定了书写规则和读音规则。这个方案共23个拉丁字母(无p、 v、 x),分别表示26个单辅音,8个腭化辅音,6个复辅音和5个单元音,4个复元音。这个方案多数音位用单字母,部分用双字母,少数用J字母表示。h表示送气,y表示腭化。元音松紧用不同的辅音字母表示,一般浊音字母表示松音,清音字母表示紧音。有3个声调,用不同字母表示。基本上反映了景颇语的特点,学习、掌握较容易。不足的是节尾辅音【】未用字母表示;鼻音、边音后面的松紧元音未加区别;音节过长等。这个文字方案自1957年试行以来,培训了师资,编译了大量课本,通俗读物和工具书,出版了报刊。扫除了一批文盲,在小学和成人教育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由于景颇文在社会上运用较广泛,不少人学会了景颇文,它在景颇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 唐公廉

    清初湖广石梁土官。土家族。石梁(在今湖北五峰县西南)安抚使※唐承祖子。初任下洞长官司长官,后袭父职为石梁安抚使。因与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慰使田舜年有隙,被杀。石梁安抚使之职被田焜如夺袭。

  • 布尔罕王朝

    政权名。12世纪中期※喀喇汗王朝统治衰弱,宗教和地方势力发展,拥有“萨德尔·贾罕”(意为“世界之柱”)称号的世袭宗教家族出现于布哈拉,为一政治实体,具有“贵族城邦共和国”性质,史称“布尔罕王朝”。奠基

  • 贾莫萨

    藏语音译,意为“汉公主”。又写作藏汉复合词“贾萨公主”。藏史多用此指唐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参见“文成公主”(388页)、“金城公主”(1477页)。

  • 哈剌灰

    明代瓦剌之一支。主要居住在哈密地区,与回回、畏兀儿组成哈密三大种族。以射猎为主,兼营畜牧,部众强悍善战。成化年间(1465——1487),哈密为土鲁番攻占后,迁居苦峪城(今甘肃敦煌东北,安西东南)。其

  • 苗疆闻见录

    书名。清代徐家干撰。1卷。光绪四年(1878)成书。主要记载贵州东南部地理、苗民习俗、语言、生产以及咸丰、同治年间张秀眉率领苗民起义之情况等。是研究苗族及苗族史之重要参考资料。有《黔南丛书》本、上海古

  • 甘父

    汉朝官员。胡人,俗称胡奴甘父。堂邑氏,故又称堂邑父。素以善射闻名。建元二年(前139,一说三年),奉汉武帝命扈从张骞出使大月氏,欲约大月氏王夹攻匈奴。途中历经艰险,常射禽兽充饥。道经匈奴,被俘执,滞居

  • 甲氏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初分布于今山西沁县一带,后迁至今河北鸡泽县一带。与潞氏、留吁、东山皋落氏结盟,奉潞氏为盟主,随潞氏向东扩展,建立北狄国家,定都曲梁(今河北鸡泽),不断与晋国发生冲突。周定王十三年(前

  • 循化厅

    见“循化”(2258页)。

  • 梁河设治局

    行政区划名。民国二十年(1931)置,相当于县一级。治今云南省梁河县。明清为※南甸宣抚司,属傣族刀氏土司统治。民国初年设八撮县丞。当时行政区划为三山、四㽘、八撮,县丞管八撮,故又名八撮县

  • 博古里

    见“博木博果尔”(2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