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安抚司
明、清四川藏族土司名。清雍正七年(1729),六藏图都喇嘛归清,清廷准其承袭明时木里安抚使职,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营。住牧木里(今木里藏族自治县)。嘉庆至道光间(1796—1850),项克珠喇嘛任安抚使。嘉庆时,辖土民3283户,每年纳粮、马折银98两4钱,由会盐营征收,以充兵食。道光(1821—1850)中,辖喇嘛3318户;呷迷、约古二夷482户;虚迷275户;麽(今纳西族一支)320户;西番(今普米族) 2653户。
明、清四川藏族土司名。清雍正七年(1729),六藏图都喇嘛归清,清廷准其承袭明时木里安抚使职,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营。住牧木里(今木里藏族自治县)。嘉庆至道光间(1796—1850),项克珠喇嘛任安抚使。嘉庆时,辖土民3283户,每年纳粮、马折银98两4钱,由会盐营征收,以充兵食。道光(1821—1850)中,辖喇嘛3318户;呷迷、约古二夷482户;虚迷275户;麽(今纳西族一支)320户;西番(今普米族) 2653户。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克埒穆尔齐”。《元史语解》释为“通事”,即译员。蒙古征服各地,与各国、各族交往日增,言谈和相互联系多借助怯里马赤。元代除中书省掾属中置怯里马赤4人外,各部、院、监、寺、司等诸官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四年(1406)闰七月,忽剌温三角等处女真首领吉里吉纳、者哥难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与撒刺儿等4卫同时设立,治前苏联滨海边区乌苏里克城西南。
见“虎尔哈部”(1385页)。
见“墨尔根特木纳”(2509页)。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849号卷子。该卷主要记述印度及吐蕃崇佛诸王及大德人名。其中有6行记载崇佛之吐蕃赞普人名,内容是:吐蕃圣神赞普具三缘者: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赞普日巴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一称太汗都督府。高宗龙朔元年(661),以哒活路城(位于今阿姆河下游)置。以其王太汗为都督,职位世袭。辖附墨、奄蔡、依耐、安屋、犁、榆令、罽陵、碣石、波知、
?—1819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伊拉里氏。由官学生考授太常寺笔帖式,累迁步军统领衙门员外郎、兵部郎中,兼公中佐领。嘉庆十五年(1810),出为江苏盐法道。累迁山东布政使。二十二年(1817),擢山
参见“始毕可汗”(1550页)。
见“缚喝”(2416页)。
苗族古歌。流行于湘西泸溪、古丈、吉首、龙山等地区。全歌约5千余行,包括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射日月,苗族的大迁徙,立村建寨三个大部分。内容有受汉文化或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痕迹,如盘古、南火为人类祖先,果酥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