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朵颜卫

朵颜卫

明初在东北所设蒙古※兀良哈三卫之一。该部自称兀良哈(明人异译作五两案)。其首领为※成吉思汗名将兀良哈人※者勒篾(折里麦)后裔。者勒篾的后人率兀良哈人的一支入居东部封地朵颜山(大兴安岭南麓)一带,该部即因山得名。明初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以北、搠河(今绰尔河)流域。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设卫,以脱鲁忽察儿为指挥同知,统领部众,隶大宁都司。永乐二年(1404),升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与新任都指挥同知哈儿兀歹共掌卫事。七年(1409),转隶奴儿干都司。正统(1436—1449)间,在瓦剌驱使下,逐渐南下,入大宁境,分布于东起广宁前屯(山海关东北),历喜峰口,近宣府(今宣化)一带。明末,察哈尔部林丹汗西进,败右翼喀喇沁、土默特,该2部部分人东迁,与朵颜卫混合,称喀喇沁和土默特。天聪(1627—1635)初,服属后金。清代为辽西的喀喇沁和土默特左翼。据《卢龙塞略》所载,其主要世系如下:(脱鲁忽察儿)—完者帖木儿—阿儿乞蛮—莽兀儿—打卜忽—花当—革儿孛罗—革兰台—影克—长昂—伯忽乃。此外,影克之子※董忽力(董狐狸)、※兀鲁思罕、※长秃等亦是万历时的著名强酋。

猜你喜欢

  • 泥靡

    ?—前53西汉乌孙昆莫(王)。※军须靡与匈奴夫人所生子。约太始四年(前93),父死,年幼,让位于大禄子翁归靡。宣帝神爵二年(前60,一说元康二年,前64),翁归靡死,受部落贵人拥戴复位,号狂王。依俗妻

  • 交钞

    ①金代的纸钞。贞元二年(1154),海陵王迁都燕京后,户部尚书蔡松年请据宋代钞引法,印制“贞元交钞”与钱并用,分大钞和小钞2类。面额为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者为大钞;面额为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

  • 喀尔喀右翼旗

    见“喀尔喀右翼部”(2208页)。

  • 道宗皇帝哀册

    石刻名。亦称“仁圣大孝文皇帝哀册文”。为哀悼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石刻。有汉字和契丹小字刻的各一合。刻于乾统元年(1101),1930年出土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西陵即永福陵中,现

  • 布利安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对村寨或氏族领袖的称谓。一般为民主推举产生。由有德才、机智勇敢、富有生产与生活组织能力、精明强干、能言善辩、办事公正,并享有威望的男性充任。有老、中、青三种:“阿克哈布利安“即老年首

  • 可贺敦

    即“可敦”(491页)。

  • 安兴

    明代“凉山三雄”之一。彝族。万历(1573—1619)前期四川马湖府(治今四川屏山县)黄螂头目,号称“凉山三雄”之一。万历十五年(1587),联合邛部土司(治今四川越西县东北)所属腻乃之酋长撒假,雷波

  • 张掖

    古郡名、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治所在得(今甘肃张掖县西北),晋改名永平。汉代为匈奴昆邪王(又作浑邪王)驻地。十六国时期,匈奴一支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卢水

  • 九姓

    汉族对居于贵州威宁一带白族的称谓。因共有九姓,故称。详见“白族”(596页)。

  • 耶律偶思

    见“偶思”(20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