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子马
又作栏子军,或远探栏子马。契丹兵制,凡举兵,选剽悍之士为栏子军(马)。视出军多寡,少则数十,多则上万。主要任务为侦候敌人动静。居先锋军前20余里,全副衣甲,每行10里或5里稍驻,下马侧听有无人马之声,有则擒之;若力不能敌,急报先锋军,齐力攻击;如遇大军,则走报主帅。敌中虚实,动必知之。待大军驻舍,乃作夜巡。凡逢契丹南下,每每举兵众多,至入南界,步骑车帐均不择道路,兵分三路,东西展开,往往在大帐前和东西两面,各差大首领1人,率栏子马万骑,散游于百十里之外,更迭巡逻,以窥敌情。
又作栏子军,或远探栏子马。契丹兵制,凡举兵,选剽悍之士为栏子军(马)。视出军多寡,少则数十,多则上万。主要任务为侦候敌人动静。居先锋军前20余里,全副衣甲,每行10里或5里稍驻,下马侧听有无人马之声,有则擒之;若力不能敌,急报先锋军,齐力攻击;如遇大军,则走报主帅。敌中虚实,动必知之。待大军驻舍,乃作夜巡。凡逢契丹南下,每每举兵众多,至入南界,步骑车帐均不择道路,兵分三路,东西展开,往往在大帐前和东西两面,各差大首领1人,率栏子马万骑,散游于百十里之外,更迭巡逻,以窥敌情。
元末明初贵州乌撒府女土官。彝族。元末为乌撒府右丞。明洪武十四年(1381),集结土兵于赤水河(今贵州毕节县北赤水河),抗拒傅友德、胡海洋所率明军之推进,不敌,败遁。十五年,督部众再攻明军,复败,损折土
明代湖广永顺司土官。字丙怀,号衷白。土家族。万历十五年(1587),袭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职。二十五年(1597),明廷调永顺司士兵万人援辽东抗女真人。请自备衣粮听调,既而支吾,有要挟之意
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以汗号得名。成吉思汗十九世孙赉瑚尔为喀尔喀左翼长,称汗,明末传子素巴第,始称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并称三汗。清崇德三年(1638),其部谋掠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因
金朝大臣。渤海人。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徙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市)。辽太师※高模翰五世孙。少年好学,业进士。辽天庆六年(1116)高永昌在东京(今辽宁辽阳市)起兵反辽时,隶永昌军。及金将斡鲁统兵来讨,进拔沈
①北周以敦煌县改名。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隋大业初改名敦煌县。 ②隋开皇十九年(599)置,治所在今宁夏中宁县东鸣沙州,并为环州治所。武德二年(619),于此县置西会州,贞观六年(632),更置环州,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最高统治者麓川平缅宣慰使下属※“召勐”(叨孟)的军事传令官。《百夷传》:“又有昭录令,遇有征调,亦与叨孟统军以行。”李思聪本《百夷传》则称:“又有昭
辽末大臣。字稍隐。奚族。为奚六部敞稳萧突吕不之七世孙,五蕃部节度使※萧乐音奴子。史载其能识契丹、汉两种文字,并通天文、相法。19岁入仕,初为本部郎君。历铁林、铁鹞、大鹰三军详稳。入天祚帝朝,乾统元年(
见“火你赤”。(393页)
金建国前女真部落联盟长称号。女真语音译,“都”意为“核心”(一说借用汉语),“勃极烈”意为“官长”、“首领”、“头目”,合为“核心头目”或“总头目”之意。《金史·国语解》谓:“总治官名,犹汉云冢宰。”
即高句骊第二世王“类利”(《魏书》言其为闾达之子,高句骊第三世王) (17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