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沙扎

沙扎

藏语音译。全称沙扎沃巴。西藏贵族家族之一。源于甘丹寺山下庄园名。早期为沙拉沃巴,出现于《五世达赖喇嘛传》内,八世达赖喇嘛时改称沙扎沃巴。18世纪前期已衰落,乾隆十六年(1751)噶厦政府重新分配庄园,将其庄园赐给达赖喇嘛秘书鲁陇。后由沙扎沃巴贡噶班珠再创基业,其人于四十年(1775)任协噶尔世俗宗本,五十三年(1788)任噶准,五十七年(1792)协助清军驱逐廓尔喀,五十九年(1794)获协尔帮和噶伦称号。同年其子敦珠布多尔齐,任噶准,后升噶伦。嘉庆二十年(1815)资助编写《第九世达赖喇嘛传》。道光十年(1830),参加土地稽查,后升为二等台吉,次年,负责修缮布达拉宫。十五年(1835)参加波窝战争。其子四朗班足折里,于二十二年(1842)袭二等台吉。该家族之显赫人物为汪曲结布,原属比喜家族,扎什伦布寺僧人,后为拉萨僧官孜仲,还俗妻敦珠布多尔齐之女,改姓沙扎。后任前藏代本,参加波窝和拉达克战役,后任噶伦,授二等台吉称号,同治元年(1862)掌办商上事务,享第悉称号。其成员才仁旺秋,历任前藏代本,代理噶伦,十年(1871),因与班丹顿珠组织反抗政府,入狱,其直系至其断嗣。

猜你喜欢

  • 鹘里尀

    又记作“鹘吕尀”。契丹语,意“偷时”。契丹族对“放偷”的称谓。旧俗,正月十三日,放国人做贼3日,偷盗不以为罪,如盗及10贯以上,方依法遣之。

  • 高南容

    渤海王国大臣。仕于大嵩璘和大元瑜为王时。唐元和四年(日本大同四年,809),康王大嵩璘死,元瑜继位,奉命以和部少卿兼和干苑使、开国子身份至日告哀并聘问。时逢日平城天皇丧,嵯峨天皇嗣立。翌年(日本弘仁元

  • 逐水

    古河流名。又作豚水。位于古夜郎国境内。《水经·温水注》曰:“郁水,即夜郎豚水也”。又云:“豚水东北流,经谈藁县,东经牂柯郡县兰且,谓之牂柯水”。汉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发夜郎兵伐南越,下牂柯江,同

  • 圣纪节

    见“冒路德节”(1653页)。

  • 高塞

    ?—1670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自号敬一主人。太宗※皇太极第六子。初封辅国公,康熙八年(1669),晋镇国公。居盛京,读书医无闾山,嗜文学,弹琴赋诗,著有《恭寿堂集》(《啸亭杂录》作《寿祺堂集

  • 萨迦万户

    见“阿里万户”(1223页)。

  • 安远府

    渤海王国置。为渤海十五府之一。领宁、郿、慕、常四州。治宁州。故址一说在今黑龙江省与前苏联交界之兴凯湖东岸或东北岸。辖境原为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之一的越喜部故地,约有今兴凯湖东北至前苏联伊曼

  • 旧时朝鲜族民间的互助组织。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始于17世纪中叶。按内容可分为农务契、婚姻契、治丧契、兴学契、石匠契等。农务契,是指组织缺乏劳力或耕牛的农民共同从事开荒整地、修渠灌溉、插秧除草等生产劳动。

  • 巴穆布尔善

    ?—1669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辅国公塔拜第四子。崇德元年(1636),从太宗皇太极征朝鲜,败朝鲜兵于陶山。四年(1639),袭兄额克亲三等奉国将军爵。顺治元年(1644)

  • 长白府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治所即今吉林长白朝鲜自治县所在地长白镇。辖域周围70余里。东界吉林延吉府,西接吉林濛江州,南界朝鲜,北邻吉林桦甸、敦化二县。汉属扶余、挹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