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古代西南地区族群名。又称卜、百濮。殷商时,分布在江汉流域及以南地区。商之属国,曾向商贡献方物。后参与周武王伐纣。楚熊霜六年(前822),叔堪为争位曾避于此。楚武王三十七年(前704),楚始开濮地而有之。楚庄王三年(前611),趁楚大饥,与※麇人聚于选(楚地,百濮所居),伐楚。楚出师乃罢。楚平王六年(前523),遭楚舟师之攻伐。后因屡与楚争战,渐向西南迁徙。秦汉时,巴蜀、※夜郎、邛都、滇等国境内,已有其民居住。蜀汉时,迁其数千落于云南郡(今云南姚安)、建宁郡(今云南曲靖)。魏晋以后,云南有尾濮、木棉濮、折腰濮、赤口濮、文面濮、黑僰濮、巴濮、滇濮、闽濮等族出现。濮人多从事农业,各以种落自聚,无君长。有巨石崇拜与大石墓葬之俗。一说其后裔与※僰、※僚、越、苗等族先民关系密切,即今壮、布依、仡佬、苗等民族。一说与今佤、崩龙、布朗等民族关系密切。

猜你喜欢

  • 阿卜只俺

    ?—1435明朝将领。蒙古族。东蒙古(鞑靼部)太师※阿鲁台子。初随父多次与明成祖作战,并与瓦剌争霸。宣德九年(1434),父被瓦剌击杀,势孤无所依,携其子脱脱孛罗(和勇)等归降明朝,授左都督,赐宅第居

  • 赛罕王

    ?—1454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又译赛刊王,或作宁王撒因孛罗、赛因孛罗鲁王。※脱懽子,※也先汗弟。正统十二年(1447),率兵击杀朵颜卫指挥乃儿不花,掠获其众。景泰元年(1450)三月,随也先攻大同。五

  • 福康安

    1755—1796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瑶林。大学士傅恒之子,清高宗孝贤皇后之侄。乾隆三十五年(1770),由三等侍卫擢头等。后授户部右侍郎、镶黄旗满洲副都统。三十八年(1773),从定西

  • 古北口

    一作“虎北口”。关隘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古为北军进兵幽州常取之道。关口两旁山势陡削,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康熙时(1662—1722)曾设直隶总督,驻此。

  • 乌师庐单于

    ?—前102汉代匈奴单于。又作詹师庐单于。挛鞮氏。※乌维单于子。武帝元封六年(前105),父死,嗣立。以年少故,号为“儿单于”。在位期间,单于庭愈益徙往西北,以左方兵当汉云中郡,以右方兵当汉酒泉,敦煌

  • 耶律李胡

    912—960辽初皇子。一名洪古,字奚隐。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第三子,辽太宗※耶律德光弟。是辽初皇族斗争中的重要人物。少豪侠,善弹工射,被太祖昵称为“吾家铁儿”。15岁时,即从父东征,异常勇敢,

  • 天嗣

    见“天复”(217页)。

  • 江夏蛮

    汉代江夏郡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灭巴子国后,徙其民于江夏,汉分南郡为江夏郡,故名。分布在今湖北东部和河南淮河以南地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徙潳山蛮7千余口置江夏界中。永元十三年(10

  • 隋征高丽

    隋对高丽的数次用兵。始于隋文帝,炀帝继之,兴师凡4次。隋开皇十八年(598,高丽婴阳王九年),文帝因高丽王元率高丽、靺鞨之众万余骑侵辽西,命汉王杨凉为元帅,总水陆两军30万讨之。因军粮不继及元遣使谢罪

  • 曩论

    藏语音译,意为“内相”。吐蕃主管内政之官。有大、中、小之别。详见“曩论掣逋”(2589页)、“曩论觅零逋”(2589页)及“曩论充”(25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