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
①(?—1356)元朝大臣。唐兀人。幼喜读书,善应对。年长入备环卫。顺帝时历任饶州路达鲁花赤(镇守官)、工部侍郎、监察御史、同知枢密院事等职。至正十一年(1351),遣官调兵镇压颍州红巾军起义而后报知顺帝,顺帝善其处事得宜,改也可札鲁花赤(大断事官),继出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十五年(1355),迁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守集庆(今江苏南京),训练兵民,令富者助粮饷,以激励士兵拒击义军。十六年三月,集庆为朱元璋军攻破,为乱军所杀。追封卫国公,谥忠肃。 ②见“毛胜”(359页)。
①(?—1356)元朝大臣。唐兀人。幼喜读书,善应对。年长入备环卫。顺帝时历任饶州路达鲁花赤(镇守官)、工部侍郎、监察御史、同知枢密院事等职。至正十一年(1351),遣官调兵镇压颍州红巾军起义而后报知顺帝,顺帝善其处事得宜,改也可札鲁花赤(大断事官),继出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十五年(1355),迁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守集庆(今江苏南京),训练兵民,令富者助粮饷,以激励士兵拒击义军。十六年三月,集庆为朱元璋军攻破,为乱军所杀。追封卫国公,谥忠肃。 ②见“毛胜”(359页)。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同德县。清乾隆三十年(1765),在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支持下,由一世藏班智达及其弟朵科尔四世罗桑丹增嘉措共建。设有显宗学院,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属色拉寺系统。四十四年(1779),
见“开圣丹宝”(215页)。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始建于乌克尔博罗素克,俗称其地为大芦草沟。由绿营汉军左营驻扎。有游击、守备两衙署。位于今新疆霍城县境北芦草沟。同治十年(1871)沙俄入侵伊犁
1223—1262蒙古国大臣。字子清。蔑儿乞部人。世居不里罕哈里敦(即不儿罕山,今肯特山)。骁勇善骑射。自幼入侍忽必烈于藩邸。乃马真后三年(1244),奉忽必烈命师事王鹗受教。宪宗二年(1252),奉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海西兀者讨温千户所、窝集屯河所。永乐二年(1404)十月,兀者托温女真野人首领唤弟(一作欢塔)来朝,以其居地置所,以唤弟等为千百户等官,赐诰印、冠戴、袭衣及钞币等。辖
刊物名。1908年4月创刊。初由吉林省调查局主办,后由蒙务处主办。是一种具有启蒙性的刊物。以开通蒙民智识,藉以疏通蒙情。月刊,以蒙汉对照,内容有圣谕、历史、论丛、奏牍、时事要闻和市价等。1911年夏,
相传为西汉经学家。叶榆(今云南大理)人。据方志传称“天资颖出,过目成诵”,因感滇区与内地交通阻隔,当地多不知汉文典籍,故欲传导汉族文化,变革当地风俗。汉武帝元狩(前122—前117)间,闻司马相如至若
即“兀鲁兀”(109页)。
清初科罪之名。满语音译,“判罪”的意思。满洲统治者对官吏犯罪较轻者多采用罚银以示薄惩,这种科罪方式即系此称。天命(1616—1626)中,“定若干两银之罪”的事例见诸文献者不胜枚举。此制起由清太祖努尔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持至尸逐侯单于弟。灵帝中平六年(189),因兄於扶罗侵扰汉郡县,被逐,不得归国,与兄留居平阳(今山西临汾市)。献帝兴平二年(195),兄死,嗣为单于。居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