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私市

私市

①民市的别称。包括官市结束后民间的自由贸易、月市(小市)等集市贸易以及贡使在馆驿与民间的贸易等,详“民市”(666页)、“月市”(373页)、 “贡市②”(993页)。 ②指被统治者禁止的私下贸易。中国历代一些统治者为了垄断茶马互市、马市贸易、食盐产销,或对敌对民族、政权实行经济封锁,禁止各族民间的自由贸易和走私,即使在开放※民市时,也严禁兵器交易。不仅一些汉族王朝实行封禁政策,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也实行过这种政策,如三国时期鲜卑轲比能与东部弥加、素利等共盟誓,不得以马与内地贸易。但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农牧区之间,为了互通有无,往往突破官方的禁令,私下进行交易;各族商人也伺机进行走私贸易,获取厚利;敌对双方的官兵或为生活所迫,或为私利,也暗中出售兵器。经过各族人民的努力,或敌对双方和解,禁令或弛或废,私市便成为公开的民市。

猜你喜欢

  • 内八旗

    参见“外八旗”(575页)。

  • 小解朱留王

    即“小兽林王”(152页)。

  • 楚噜克鸿台吉

    见“扯力克”(1054页)。

  • 单于大都护府遗址

    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10公里的土城子。是唐朝在汉代襄郡盛乐城址的北部修筑的城市。龙朔三年(663),在此设立云中都护府。麟德元年(664),改为单于大都护府。垂拱二年(686),改为镇守使。圣历元年(

  • 李贽

    1527—1602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福建泉州晋江(今属泉州市)人。回族。本名林载贽,后改姓李,字卓吾,又字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祖辈皆从事航海贸易或担任翻译。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历任教谕

  • 噶尔布尔

    维吾尔语音译,原意为“筛子”,后演化为重量单位。1噶尔布尔等于8察拉克,8噶尔布尔等于1巴特满。

  • 五因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千户所之一。《满洲源流考》作五音所,并说清代黑龙江城(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南有五因河,又有五因屯,故名。

  • 段护辽

    即“段辽”(1693页)。

  • 达斡尔语

    我国达斡尔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等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使用人数约有10万。内部有一定差别,分4个方言:布特哈方言、齐齐哈尔方言、海拉

  • 庙仓地

    清代蒙古地区喇嘛佛教寺庙的土地。也称香火地。来源主要是蒙古王公、牧民布施给寺庙的土地,或将旗公有地赠予寺庙。由寺庙札萨克喇嘛支配,交沙比纳尔或寺庙所属民户放牧或耕种,以获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