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索伦营

索伦营

清代新疆伊犁携眷驻防兵。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黑龙江徙置。初有兵1018名、眷属数千名。自立1昂吉、6佐领。设领队大臣1人、正副总管各1员。乾隆三十二年(1767)复增2佐领,设八旗,分左右两翼。每佐领设佐领、骁骑校各1员、领催4员、兵丁121名。左翼4旗为索伦,游牧于奎屯、萨玛尔等地。右翼4旗为达斡尔,于霍尔果斯河(今新疆霍城县西)一带建房居住。有事籍之为兵,无事则务耕牧。因其子嗣稀少,嘉庆二年(1797),于锡伯营中选强壮闲散移补。辖霍尔斯、齐齐罕等卡伦8座。

猜你喜欢

  • 白虎复夷

    见“板楯蛮”(1294页),“弜头虎子”(927页)。

  • 翁毕克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意译为“米卜”。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巫师取净水一碗,精选颗粒饱满整齐的若干粒大米,边念咒,边投入水中,一般以米粒全部下沉,且排列整齐为吉利。如米粒出现断裂,象征着

  • 阿济比

    清代西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额德格讷部首领。又译阿济拜、阿济毕。驻牧于费尔干纳盆地一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边将军兆惠率兵征讨大小和卓木,遣二等侍卫达克塔纳等往抚,奉书示愿率西布鲁特15部、2

  • 北歌

    北朝流行之鲜卑歌曲。又称“真人代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后,诏尚书吏部郎邓渊定律吕,协音乐。在掖庭中令宫女早晚唱“真人代歌”(即“北歌”),上叙祖宗开基所由,下及君臣废兴之迹

  • 都播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都波。游牧于北海(今贝加尔湖)南,西连坚昆,南接回纥。内分3部,即都波、弥列、哥饿支,自相统摄。唐贞观二十一年(647),随骨利干通使于唐。其俗结草为庐,无牛羊,不知耕稼,地产百合草

  • 邛山暴动

    甘孜邛山地区藏民反对巴底土司事件。邛山属丹巴县巴底土司管辖之村寨,该处连年遭自然灾害,藏民生活艰难,但巴底女土司白利娜姆和其兄益色拉买却低价强行向藏民收买粮食,无偿征调役差,藏民被迫用房屋等作抵押向土

  • 南诏图传

    即《南诏中兴画卷》,因该画由图画卷和文字卷两部分组成,故称。文字卷长达2500余字,是对画卷的注释和补充。详见“南诏中兴画卷”(1597页)。

  • 偶甚

    见“兀慎”(107页)。

  • 吐鲁番厅

    清代新疆官署名。光绪十二年(1886)置。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城。辖鄯善县。有27大庄、19驿站、2卡伦。归镇迪道管辖。札萨克郡王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4000余人,大多数为维吾尔族,有少数回族和

  • 步利

    见“附邻”(12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