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若为多尔吉

若为多尔吉

1717—?

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又名耶摄丹丕钟麦。佑宁寺章嘉呼图克图三世。西宁北乡人。土族。清雍正二年(1724),奉诏入京。翌年,入内蒙古多伦诺尔汇宗寺习经。十三年(1735),与梁亲王允礼陪送七世达赖入藏,并赴后藏五世班禅处受比丘戒。任世宗胤禛个人经师。通汉、藏、蒙古诸文,对文字音韵之学颇有研究。乾隆元年(1736),奉帝命将藏文《丹珠尔》经译为蒙古文。十七年(1752),协助庄亲王编校《首楞严经》译本,刊为汉、满、蒙、藏四体合璧本。后又编修《同文韵统》、《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喇嘛神像集》、《诸佛菩萨圣像赞》等10余部经籍,并著有《佛历表》,对研究佛教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筹边学堂

    参见“殖边学堂”(2191页)。和“满蒙学堂”(2393页)。

  • 海西

    地名。位于青海省北部青海湖以西。古西羌地。汉属西海郡,魏、晋、南北朝时为吐谷浑牧地,唐入吐蕃,宋为唃厮啰地。元属西宁州,明属西宁卫。明为蒙古所据。万历六年(1578)俺答汗迎黄教领袖索南嘉措至青海仰华

  • 诸冬河卫

    见“渚冬河卫”(2117页)。

  • 乾元殿

    金上京(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宫殿名。约建于太宗天会(1123—1135)年间,为木结构的七间大殿,屋顶以瓦仰铺,以泥补之。以木为鸱吻及屋脊,绘以彩墨。下铺帐幕。殿前有“乾元殿”汉字匾额。殿阶高四

  • 哈亚

    拉祜语音译,意为“困难的人”。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一般没有水田,仅种少量旱地,缺耕畜,农具也不齐备。每年收成,一般只能维持半年左右口粮,经常得给富裕阶

  • 毛南三酸

    毛南族传统风味食品。毛南语称“腩酸”、“瓮煨”、“索发”。流传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邻县毛南族聚居区。毛南人“百味用酸”,此三味食品最受欢迎。“腩酸”即酸肉,将猪肉或牛肉切成薄片,盐渍两三天,与蒸熟

  • 加麻瓦万户

    详见“嘉玛万户”(2430页)。

  • 白羊骨

    见“布扬骨”(464页)。

  • 若忽州

    渤海国早期所置州名。《续日本纪》载,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于大兴二年(739,一作三年)致日本圣武天皇书中,有“仍差若忽州都督胥要德”云云,是渤海早期已有此州之设。《新唐书·渤海传》所载62州名中无其名,

  • 降果阿妈

    藏语音译,“降果”意为百户之首。旧时西藏藏北牧业区差巴(支差的人)等级之一。无论大小部落,3年一次清点牛羊时,部落内差巴牲畜最多的一户称之。经济基础较优厚,有政治特权,能参加部落当权者的会议。承担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