谟八里克沙
见“木八剌沙”(258页)。
见“木八剌沙”(258页)。
见“王珣”(202页)。
畋猎。古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之分。清代沿袭古制以三秋畋猎称此。木兰秋围是其典型,最为注重,以为国典。凡臣属皆编入“围班”,轮年赴应,每举以20日为率,岁耗银以几十万计,意在使八旗官兵肄武习劳,演练
商代古族名或国名。殷墟甲骨卜辞有“正人方”。因卜辞中“人”字书为“?”或“”和“夷”字写作“?”相混,故后人又称“人方”为“夷方”。又因“夷”字初义和含有“主”义的“尸”字相通,故亦称“尸方”。皆指商
自称“巴哼”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临桂县和贵州从江、黎平等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3·2万。以三江文界
?—1748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姓完颜氏。初由闲散考授中书。雍正元年(1723),授额外员外郎。历官监察御中、光禄寺少卿、翻译乡试副考官。三年初,迁光禄寺卿。苏州、松江蠲免正额钱粮45万,疏请按田
乌古迺联盟时期国相。女真完颜部人。※桓、※散达之父。居完颜部邑屯村。辽咸雍十年(1074),乌古迺死,劾里钵继任部落联盟长后,被迫接受劾里钵所赠马匹财物,让国相位于劾里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西越”。“瓯”又作“呕”,始见于《逸周书·王会解》:“伊尹正四方令,正南呕。”为分布于南方之西部越人的统称;一说为百越中的一支,与于越、闽越、南越、骆越、滇越并列,分布于
地见“丹津班珠尔” (379页)。
秦汉及晋时对一些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征收的一种赋税名称。“賨”,《说文》解释“南蛮赋也”。据《后汉书·南蛮传》载,西汉时在武陵蛮地区“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为賨布。”所征实为人头税。也有以钱代布的
焉耆贵族。焉耆王龙突骑支弟,王族龙姓。与兄有隙,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偕栗婆准等兄弟3人奔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城废址)投唐,后事迹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