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仡佬
古族名。又作锅圈苗、锅圈革老。以妇女发型如锅圈得名。此称始见于清代。今统称为※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安顺、大定(今大方县)、平远(今织金县)等地。男子以葛织斜文布为衣。妇女用青布笼发成锅圈状,着短衣、无褶长裙。病不服药,用面粉做成虎头,饰以彩线,置于簸箕内,请巫师祈祷。人死掘地置木板横葬。嗜酒,不善农耕,多以贩猪、牛、草履为生。
古族名。又作锅圈苗、锅圈革老。以妇女发型如锅圈得名。此称始见于清代。今统称为※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安顺、大定(今大方县)、平远(今织金县)等地。男子以葛织斜文布为衣。妇女用青布笼发成锅圈状,着短衣、无褶长裙。病不服药,用面粉做成虎头,饰以彩线,置于簸箕内,请巫师祈祷。人死掘地置木板横葬。嗜酒,不善农耕,多以贩猪、牛、草履为生。
书名。为入桂日记。1卷。明田汝成(为1503年生,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汉族)撰。系作者于嘉靖十七年(1538)赴广西布政使司左参议之任时,在途中所记。始于是年夏历七月七日从杭州出发,途经浙江富
①见“耶律棠古”(1322页)。 ②见“蒲速”(2319页)。
见“白霫”(596页)。
裕国族喇嘛教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肃南县城西北约35公里处,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有经堂81间及绘塑佛像等。乾隆五十一年(1786),增建佛化堂11间,广度茶房10间,门楼3间,建筑巍峨,所在林
契丹语,又译作“斡笃盌”。《辽史·国语解》称:“窝笃盌,孳息也。”曾作:①宫卫名。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辽兴宗※延庆宫契丹语称“窝笃盌斡鲁朵”。②宫卫下※石烈(相当
清朝官员。满洲正红旗人。字靖堂。道光六年(1826),任承德府知府,逾4年,擢热河兵备道。著有《承德府志》80卷。
见“巴达哈伤”(414页)。
?—1675清代湖北容美司土官。字特云,号铁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慰使※田玄第三子。土家族。兄※田既霖卒,无子,袭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职。重视教育,创立学宫。吴三桂叛,占其辖地,曾受命。著有《合浦集
萨满教对所谓人的三个灵魂的统称。流行于信仰萨满教的赫哲、蒙古等族地区。其说是,人有三个灵魂,各有不同功能。具体功能,各族所说不尽相同。赫哲族萨满教的三魂名称及功能为:第一灵魂曰“奥仁”,意为“生命灵魂
云南碧江怒族第36代祖。相传有4子,长子拉黑、次子拉欧、三子拉穷、四子拉赊。今碧江八村的怒族为次子拉欧之后代;九村为三子拉穷之后代;七村的部分怒族为四子拉赊的后代。长子拉黑因生下后,啼哭不已,按怒族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