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滨文化遗址
台湾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68年台湾大学考古队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首次发掘,因名。共有大小洞穴数十个,自1968年至1971年先后发掘5次,出土石器6千多件和骨器100多件。石器除少量以石英为材料,大多以砾石打制而成,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据专家测定,最早的属15000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其形制与大陆南部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极相似。遗址中还发现大量兽骨和鱼骨,说明当时人们以渔猎及采集为生。
台湾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68年台湾大学考古队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首次发掘,因名。共有大小洞穴数十个,自1968年至1971年先后发掘5次,出土石器6千多件和骨器100多件。石器除少量以石英为材料,大多以砾石打制而成,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据专家测定,最早的属15000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其形制与大陆南部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极相似。遗址中还发现大量兽骨和鱼骨,说明当时人们以渔猎及采集为生。
清代后藏地方官员。藏族。章罗晋为家族名,系后藏协噶尔宗著名家族之一。雍正四年(1727),以后藏戴本身份,与颇罗鼐一起反对阿尔布巴,为康济鼐复仇。兵败江孜,与颇罗鼐率军从白朗宗转哲库,继败退萨噶。乾隆
清末民初地方建置。位于辽河下游东岸,境域南北平均约90里,东西平均约80里。南与东南至盖平县界,东北至海城县界,西北至盘山县界。古为营州地。夏、商属青州。战国至汉属辽东郡。南北朝为后魏所据。隋入高句骊
藏语“萨达久苏尔”意译。详见“开荒地税”(215页)。
古族名。先世为丁零、狄、北魏时的袁纥、隋时的韦纥、乌纥。原为铁勒之一部。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公元7世纪时徙居于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臣属于突厥帝国。隋大业(605—618)年间,因反抗西突厥的统治,联
即“完颜谩都本”(1166页)。
1860—1938近代伊斯兰教经师。字本廉。四川成都人。回族。幼承家学,及长从云南著名经师普洱马(寿德),学习天方经典名著。及经史、诸子百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被聘为皇城寺教长及开学阿訇,任职4
傣语音译,一作督比,一般译成“佛爷”。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布朗族小乘佛教僧侣的级别之一。男孩七八岁入佛寺当和尚,年满20岁后,如不还俗,且对佛教教义和戒律已有一定知识和修养,经佛寺住持(大佛爷或祜巴)认
17世纪中期和硕特部内部的一次战役。清顺治十七年(1660),鄂齐尔图汗以弟阿巴赖与己有隙,支持准噶尔部车臣等反对其所支持的僧格,双方结怨,以兵3万挺进爱古斯河(前苏联境内阿亚古斯河),进攻阿巴赖。咱
唐初南诏始祖,即舍庞。见“蒙舍庞”(2328页)。
见“大渤海国”(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