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长龄

长龄

1758—1838

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萨尔图克氏。字懋亭。尚书纳延泰子。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翻译生员捐纳笔帖式,擢军机章京,调理藩院主事。四十九年(1784),随钦差大臣阿桂镇压甘肃田五领导的人民起义。五十二年(1787),随将军福康安渡海镇压台湾人民起义,俘获起义领袖林爽文。五十六年(1791),复随福康安赴后藏抗击廓尔喀入侵。嘉庆初,官副都统、总兵。五年(1800),任领队大臣,率吉林、黑龙江官兵赴湖北、陕西追剿川楚陕白莲教起义军。八年(1803),染病回京,历官总兵,安徽和山东巡抚、甘陕总督。十三年(1808),因于山东巡抚任内馈送钦差大臣广兴银两,听任藩司动库款为广兴办差事发,被夺职,发往伊犁。不久,充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河南巡抚。十八年(1813),授甘陕总督。任内镇压甘肃木工万五领导的起义,后授伊犁将军。道光六年(1826),新疆贵族张格尔叛乱,陷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命为扬威将军,与署甘陕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隆阿率军进讨。次年,擒张格尔。十年(1830),以廓尔喀侵犯喀什噶尔等城,充钦差大臣往新疆督办军务。回京后进太傅、一等公,后以病辞官。十八年(1838)卒于家。

猜你喜欢

  • 宁安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东部。清宣统元年(1909)升绥芬厅置。治所旧名宁古塔即今宁安县。辖域南北800余里,东西600余里。东界东宁厅,西邻五常府,南连延吉府,北接依兰府。汉、晋属挹娄地。南北朝为勿吉

  • 勐卯安抚司

    明代傣族土司名。古称“勐卯果占毕”,意即“产香软米的地方”。元属麓川路。明为麓川故地,明朝“三征麓川”后,设陇川、南甸、干崖三宣抚司,属陇川宣抚司。万历(1573—1620)初,分陇川同知多俺居勐卯(

  • 杂此扒

    傈僳语音译,意为“粮食够吃的人”。指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的中等农户。约占总农户的18%。其中有些是村寨头人或教会上层人物。一般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牲畜、农具。往往也以高利贷、雇工及原始协作的※“瓦

  • 什拉乌素河

    河流名。蒙古语意为黄水。也称白渠水。位于内蒙古中部,发源于凉城县蛮汉山,流经呼和浩特,入土默特左旗,汇于大黑河。明清时期为蒙古土默特游牧之地。

  • 葭芦

    古地名。又作茄芦。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南白龙江东岸。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武都国君主杨文德为北魏军所逼,奔守此城。泰始二年(466),杨僧嗣亦在此称武都王。为仇池氐活动中心之一。

  • 孜洛布扎

    藏语音译,又作孜拉扎,意为僧官学校,亦称孜仲学校。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由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持校务,布达拉宫的囊吉扎仓负责实际管理与教学。派僧官任教,课程以佛经、藏文书法、文法、韵律、诗词

  • 济木萨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西陲要略》作吉木萨。乾隆三十七年(1772),在此筑恺安城。四十一年(1776),设济木萨县丞。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改名孚远城。二十九年(190

  • 经略安抚使

    见“安抚使”(908页)。

  • 枪差

    见“博差”(2149页)。

  • 独孤部

    晋代匈奴诸部之一。魏晋时,匈奴已不能构成一个整体,分解或与他族融合产生众多的部,独孤为其一。晋武帝时,依附拓跋部所建代国。太元元年(376),代国败亡后,在首领※刘库仁率领下归服前秦苻坚。九年,库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