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哀
明代云南定边县土官。傣族。定边县丞阿鲁嫡孙。祖父年迈告退,因其父阿吾不通汉语,由其赴京进贡告替。洪武二十九年(1396),从其请,袭楚雄州定边县县丞。永乐元年(1403),进言:僰种(傣族)赋性温良,有读书识字者。府州尝设学教养,其县学未设。县所辖六里,僰人过半,请立学置官训诲。从之。
明代云南定边县土官。傣族。定边县丞阿鲁嫡孙。祖父年迈告退,因其父阿吾不通汉语,由其赴京进贡告替。洪武二十九年(1396),从其请,袭楚雄州定边县县丞。永乐元年(1403),进言:僰种(傣族)赋性温良,有读书识字者。府州尝设学教养,其县学未设。县所辖六里,僰人过半,请立学置官训诲。从之。
唐宋时以侬姓壮族为首领或主要居民的洞场称谓。亦称“侬洞”。因地在邕州溪洞(今广西左、右江流域部分、云南文山州及越南北境地带)之间,又多侬姓,故名。北宋广源州、万涯州、七源州、傥犹州、安德州、特磨道、雷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二氏族,即※乙室已和※拔里。※阻午可汗时(735年被推举为汗),分二审密为五。世与耶律氏族通婚,契丹开国后为国舅族,姓氏萧。有人以为,审密原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一个氏族,世
即“韦俊”(245页)。
黄帽派喇嘛庙。位于今青海湟源县西30里。为青海黄河北右翼蒙古各旗置建。住寺喇嘛俱为蒙古族人。解放前有喇嘛128名。车臣诺们汗住持。原有右翼盟长公署及右翼王公贝勒等办事处。绕寺而居皆蒙古人,约有数百户。
官署名。清代为采珠、渔猎等以供宫廷应用而设的办事机构。乌拉:城名,在今吉林市(其衙门在原城北乌拉街);总管:官名,例由内务府郎中或该衙门“翼长”升授。清初,于乌拉创设牲丁(时关内外各地亦设散处牲丁),
藏语音译。又译作通巴。西藏贵族家族之一。亦称章宇巴,为该家族在拉萨宅第名。在聂姆(藏布江北部支流)谷下游喀若有庄园。系7世纪松赞干布大臣吐(通)米桑布扎后裔,为古老家族之一。在颇罗鼐时期家族地位显贵。
1901—1968又化名吉岱峰、王西、赵福等。内蒙古土默特旗三两村人,蒙古族。8岁起读私塾,1915年入土默特高等学堂。“五四”时期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参加和领导学生反帝爱国运动。1920年入归绥中学
见“大王院”(79页)。
1622—1699清代青海广惠寺高僧。藏族。生于多麦南部曲科附近之赞莫纳,从散华活佛出家。先后在西藏郭芒扎仓、达仓热哇堆等地聆听教程,学习经法。获林赛噶居学位。按西藏地方噶丹颇章旨意于顺治九年(165
? —1450明朝太监。蒙古族。正统十四年(1449),随明英宗征瓦剌,在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兵败被俘,降也先,告以内地虚实,劝也先内侵并充向导。献策从宁夏进兵,夺取陕西苑马寺马匹,直趋江南,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