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
门巴语音译,意为“鬼”。旧时西藏门巴族部分地区被视为“鬼人”的社会阶层。在墨脱宗(相当内地县)约占门巴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经济上与普通农奴无过大差别,可以领种差地,有独立经济。社会地位最为低下,被诬称为“下等骨头”、“鬼的后代”。身份依血统世代相承,永不改变。备受贵族歧视压迫,宗本(相当内地县官)外出派背人乌拉,多役使他们承担。民间流传鬼人带来不幸的说法,故普通农奴忌与他们接近,不与其相邻而居,更不与之通婚。实为农奴阶级中的“贱民”。民主改革后,对所谓“鬼人”的歧视已基本绝迹。
门巴语音译,意为“鬼”。旧时西藏门巴族部分地区被视为“鬼人”的社会阶层。在墨脱宗(相当内地县)约占门巴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经济上与普通农奴无过大差别,可以领种差地,有独立经济。社会地位最为低下,被诬称为“下等骨头”、“鬼的后代”。身份依血统世代相承,永不改变。备受贵族歧视压迫,宗本(相当内地县官)外出派背人乌拉,多役使他们承担。民间流传鬼人带来不幸的说法,故普通农奴忌与他们接近,不与其相邻而居,更不与之通婚。实为农奴阶级中的“贱民”。民主改革后,对所谓“鬼人”的歧视已基本绝迹。
即“落俎室韦”(2187页)。
参见“里”(1080页)。
明代藏区古地名。在今青海贵德东境。居民为藏族※川卜簇。永乐元年(1403)五月,明廷于其地置※川卜簇千户所。
见“拓跋濬”(1359页)。
在今河北张家口市一带,一说为宣化县境内。东晋咸和二年(327),拓跋纥那率军与后赵战于句注陉(今山西代县西北句注山)北,不利,迁居于此。北魏时属于郊甸范围之内。永兴五年(413),奚斤等破越勤倍尼部于
藏语“阿达切松”的意译。指旧时西藏从中央封建王朝或其上级领主那里领有封地和农牧奴、奴隶,并依靠封建特权对农牧奴、奴隶进行残酷剥削与统治的原西藏地方政府、贵族和寺庙三类封建农奴主。乃沿袭藏语“雄(官府)
见“相思埭”(1573页)。
汉牂牁“黑卢鹿”部首领。又作济济火、火济。明贵州水西安氏土司自认为其二世远祖。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丞相诸葛亮帅军南征越嶲叟帅高定元(又作高定)及南中大姓首领雍闿、孟获时,曾在今滇东北、黔西北一
维吾尔语音译,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袍名。其制与内地袍大体略同,大领窄袖,领无扣。男右衽,女敞前襟,袖平不镶,四周连纫,高贵者用锦绣、冬用貂、狐;一般人则多服缎、罽、绸、褐,冬服羊皮。一是旁无衽,当胸5扣,
991—1063辽后族。字挞不衍,小字陈留。契丹族。为辽圣宗钦爱皇后弟,兴宗仁懿皇后叔。圣宗时,以戚属入仕。开泰初年,为小将军。太平元年(1021),加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太保。赐名孝友。兴宗时,重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