鲊憨
见“昆憨”(1409页)。
见“昆憨”(1409页)。
见“也的迷失”(142页)。
?—1640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初管牛录章京事。天聪六年(1632),从征蒙古察哈尔部、兀扎喇地方,均有功。七年,征明旅顺。八年,收服东海虎尔哈部。九年,收服瓦尔喀部,招抚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
?—1655清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钮祜禄氏。※额亦都孙,车(彻)尔格子。初以护军参领从攻明锦州,败宁远援军。后金天聪三年(1629),从太宗皇太极征明,驻军德胜门外,分兵攻袁崇焕营。五年,围大凌河
?—1757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额璘沁子。乾隆十四年(1749),以追执乌梁海逃入巴党等,授二等台吉。二十年(1755),父卒,袭辅国公。随西路军征
西藏地名。即今羊卓地区元明代译称。地在今后藏羊卓雍湖畔,今属浪卡子县境。元为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明时称乌思藏俺不罗寨。洪武十八年(1385),设行都指挥使司,委都指挥佥事司其事。
蒙古语,意为“平民”、“下民”,亦作哈剌抽、合剌除。对汗和那颜阶级而言。指蒙古贵族属下的牧民。据《元朝秘史》,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时(约9世纪末),蒙古社会已有此称。是由贫富差别和阶级分化产生的社会阶层。
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清辅国公罗卜藏第四子。雍正中,奉命袭父爵。九年(1731),受兄巴济裹胁,潜逃准噶尔,游牧于特穆尔图淖尔(前苏联境内伊塞克湖)一带。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抵伊犁
西夏农田占有者。可占有使军、奴仆。有头监进行管理。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最大寺院之一。又作别蚌寺、布赉绷寺等,寺名均为藏语音译,意为“米聚”寺。全名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为历辈达赖喇嘛母寺。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市西5公里的更培乌孜山
参见“讷克布伯克”(9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