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鸣沙之战

鸣沙之战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后突厥与唐朝间一次战役。以发生在灵州※鸣沙县(治今宁夏中夏县东鸣沙州,此地人马行沙有声,异于余沙,故名)而名之。天授二年(691),后突厥默啜可汗(阿波干可汗)即位后,对唐推行以和为主、和战兼行的策略。万岁通天元年(696),助唐大败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受封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继遣使请为武后之子,以己女与唐和亲,并乘机索还居于丰、胜、灵、夏、朔、代等六州之突厥部众降附者以及单于都护府之辖地。获允,遂得六州突厥降户数千帐、种子4万余斛、农器3千具、铁4万斤,势复盛,四出攻击契丹、拔悉密、黠戛斯、葛逻禄、拔野古等部,控地万余里。圣历元年(698),率众10余万扰赵、定二州,俘掳男女8—9万人。久视元年(700),复掠散居灵、夏二州之党项人及陇右唐军诸监马万余匹,势益炽。长安三年(703)六月,为壮己力,复请和亲,遣莫贺干请以女妻皇太子,又派大酋移力岑贪汗献马千匹,谢许婚。神龙二年(706)十二月,乘中宗即位未久,默啜率军攻鸣沙县。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统众迎战,唐中军败,忠义先逃,死者6千余人(一说数万人)。旋,突厥就势进袭原、会等州,掠陇右牧马万余匹而去,忠义被免官,中宗下诏绝婚。

猜你喜欢

  • 古北口

    一作“虎北口”。关隘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古为北军进兵幽州常取之道。关口两旁山势陡削,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康熙时(1662—1722)曾设直隶总督,驻此。

  • 砍土镘

    维吾尔族农具,似板锄。

  • 前燕烈祖

    见“慕容儁”(2439页)。

  • 滇海虞衡志

    地方志书。清檀萃(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人)撰。作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滇任禄劝知县,后掌省育才书院。仿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而作,惟成大志多记见闻,而萃多钞录旧书。成于嘉庆四年(1799),凡

  •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双江佤族地区对雇短工(日工)的称谓。报酬皆以实物计算,一般不分男女和劳动力强弱,劳动一天,雇主给米二筒(2公斤),供饭一餐,或给米一筒,供饭两餐。但报酬各地不完全一样,有些村寨是根

  • 李仁孝

    1124—1193西夏第五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崇宗李乾顺长子,母曹氏。夏大德五年(1139) 16岁即位,时夏国发生饥荒、地震灾害及哆讹领导的蕃部大起义。因纳群臣建议,立赈济法,令各州赈济灾

  • 速古儿赤

    元朝蒙古官名。又译“速古而赤”、“舒库尔齐”。掌服御事者。《元史·兵志》:“掌内府尚供衣服者,曰速古儿赤。”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文宗天历(1328—1330)初,置奉御24员,其中

  • 密鲁扒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中基督教会的会长。司掌教会中的一切事务。为专业神职人员,依靠教徒奉献的“上帝粮”(圣粮)为生。基督教于1913年传入滇西北怒江傈僳族地区,在当地分设教区,建立教堂,发展教徒。旧时怒江

  • 叟兵

    见“叟”(1703页)。

  • 五音所

    见“五因千户所”(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