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李悝

李悝

【生卒】:前455—前395

【介绍】:

战国初人。任魏文侯相。主张教民尽地力,增加产量,以备灾荒。创平粜法,以平粮价。视收成丰歉,增减赋敛,使不伤民害农。倡法制,制《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等六篇,称《法经》。后商鞅变法于秦,即本此。魏文侯用李悝之法,国以富强。有《李子》,已佚。


【生卒】:前455—前395

又名李克。魏文侯时任相,辅佐文侯进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废除禄位世袭制度;尽地力之教,号召人民勤奋耕作,增加生产;实行平籴法,以平稳粮价。并著《法经》六篇,推行法治。魏国经过变法,国势日益强盛。相传著有《李子》一书,今已佚。其言论散见于《汉书·食货志》。一说李悝和李克并非一人。(,参见《汉书》)


【生卒】:前455—前395

【介绍】:

战国初人。任魏文侯相。主张教民尽地力,增加产量,以备灾荒。创平粜法,以平粮价。视收成丰歉,增减赋敛,使不伤民害农。倡法制,制《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等六篇,称《法经》。后商鞅变法于秦,即本此。魏文侯用李悝之法,国以富强。有《李子》,已佚。


【生卒】:前455—前395

又名李克。魏文侯时任相,辅佐文侯进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废除禄位世袭制度;尽地力之教,号召人民勤奋耕作,增加生产;实行平籴法,以平稳粮价。并著《法经》六篇,推行法治。魏国经过变法,国势日益强盛。相传著有《李子》一书,今已佚。其言论散见于《汉书·食货志》。一说李悝和李克并非一人。(,参见《汉书》)


【生卒】:前455—前395

【介绍】:

战国初人。任魏文侯相。主张教民尽地力,增加产量,以备灾荒。创平粜法,以平粮价。视收成丰歉,增减赋敛,使不伤民害农。倡法制,制《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等六篇,称《法经》。后商鞅变法于秦,即本此。魏文侯用李悝之法,国以富强。有《李子》,已佚。


猜你喜欢

  • 阎尧熙

    【生卒】:?——1742字涑阳。河南夏邑人。原籍山西太原。康熙后期进士。历官直隶藁城、南宫知县,晋州知州,山东青州,浙江嘉兴知府,湖北按察使,四川布政使。治滹沱河水,赈灾荒,被举为直隶循吏第一。清理整

  • 宋文运

    字开之。直隶南宫(今属河北)人。顺治进士。历官知县、主事、吏部郎中,刑部侍郎加太子少保。曾与尚书伊桑阿共同行视河道。操守清正。卒后谥端悫。【生卒】:?—1684【介绍】:清直隶南宫人,字开之。顺治六年

  • 钱用壬

    字成夫,广德(今属安徽)人。元进士,翰林编修。出使张士诚,被士诚留下当官。后归附朱元璋,累官御史台经历,参预制定律令。不久与陶安等根据经文及汉以来故事制定郊庙、社稷诸仪。洪武元年(1368)任礼部尚书

  • 秦承恩

    【生卒】:?—1809【介绍】:清江苏江宁人,字芝轩。乾隆二十六年进士,由编修累擢陕西巡抚。嘉庆间,以镇压白莲教军屡败,戍伊犁。释还,起主事,纂修《会典》。官至刑部尚书。

  • 释真

    【生卒】:?—。749【介绍】:唐僧。婺州金华人,俗姓王。幼出家,精习八部三乘。玄宗天宝六载,会稽太守秦昌舜荐其主馀姚休光寺。终于寺。

  • 韦衡

    【介绍】:明人。洪武初官安仁知县。处事公正,好诗书。

  • 刘濬

    【生卒】:?-453字休明,宋文帝刘义隆第二子。元嘉十三年(436)封始兴王。历湘州、南豫州、扬州、荆州刺史。以多有过失,恐为文帝所知,乃与太子刘劭共行巫蛊,后事泄,刘劭弑文帝自立,授其为中书监、司徒

  • 赵允宁

    【生卒】:?——1034字德之,商王元份长子。好学,尤喜读唐史,通晓近朝典故,工虞世南楷书法,真宗赐诗以奖励。善射,尝侍射后苑、屡破的。初授右千牛卫将军,历右武卫、唐州团练使、颍州防御使、同州观察使,

  • 元令表

    【介绍】:唐河南人。约高宗末,官工部侍郎、司宾卿。

  • 捷子

    【介绍】:或称接子。战国时齐国人。习黄老之学而有所发明。宣王时游于稷下。著《接子》二篇。今佚。